告别贫困 走向新生——岚皋县纪委监委帮扶石门镇新生村脱贫攻坚纪实
打印

初秋时节,走进岚皋县石门镇新生村,如同置身“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诗意境地。耳畔溪水潺潺、鸟啼虫鸣,身旁公路宽阔、楼房林立,远处的农业发展公司、产业园区不时传出机器的轰隆声、村民的谈笑声。

事实上,早在6年前,新生村还是一个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贫困落后村。全村283户76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就达111户332人,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2014年以来,包挂帮扶该村的岚皋县纪委监委针对村上的实际情况,和镇村脱贫攻坚工作队一道,经过反复走访调研,找准致贫根源,谋划发展出路,通过倾注真情扶志扶智、建强基础设施、培育支柱产业、做好搬迁后扶工作等举措,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倾注真情包联,扶志扶智增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岚皋县纪委监委将帮助贫困户摆脱思想贫困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领导率先垂范,干部干劲十足。安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岚皋县纪委原书记、石门镇脱贫攻坚工作团原团长吴世珍反复强调思想脱贫的重要性,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团团长职责和“七个一”包抓责任,无论是到村主持召开群众会、入户走访,还是帮扶包联贫困户,他都将扶志扶智放在首要位置,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

图一: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石门镇脱贫攻坚工作团团长冯尚生(左二)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6月11日,新任命的岚皋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冯尚生到任第二天就深入新生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要继续在帮助贫困户拔掉“思想穷根”上下功夫,围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大力开展道德评议、表彰先进等活动,利用《新生村村规民约》,教育引导更多的贫困户切实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走上“自己干,他人帮,大家一起奔小康”的脱贫路。

家住新生村三组的贫困户刘明巧是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石门镇新生村脱贫攻坚总队长祝敏凯的帮扶对象。从第一次到刘明巧家走访开始,祝敏凯就不断鼓励他丢掉守旧思想,引导他学几项过硬的技能发家致富。在他的倾力帮扶下,2016年,刘明巧栽种20余亩烤烟,建起了烘烤房,当年就获利1万余元。2016年底,他又参加了水电工技能培训,当起了水电工人,年收入稳定增长,2019年年收入达到6.3万元,当年底还搬进了县城新居。

县纪委监委其他班子成员和干部纷纷深入各自结对帮扶的贫困户,精准了解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致贫原因,向他们宣讲扶贫政策,共同谋划增收措施,引导贫困群众振作精神,靠辛勤劳作摆脱贫困。

袁明前是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信息中心主任、石门镇新生村第一书记周鑫帮扶的贫困户。在了解到袁明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不能干重活,三个孩子都还在上学,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等实际困难后,周鑫不厌其烦给他们夫妇做思想工作。一方面帮助袁明前办理慢性病就医证,鼓励他安心养病,另一方面引导其妻子宋念亿参加烹饪、养殖等技能培训,并动员其搬迁到集镇居住。如今,袁明前病情好转外出务工,宋念亿凭借烹饪技能在集镇稳定就业,上大学的女儿已与医疗单位签订了就业聘用合同,一家顺利脱贫摘帽。

在县纪委监委全体干部的真情帮扶下,目前,全村已有80余户贫困户靠自力更生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夯实基础设施,脱贫致富稳根基

新生村山高坡陡,平均海拔1096米,群众大多分散居住在远离村级主干线的中、高山地带,交通出行、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成为制约该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短板。

哪里困难和问题突出,帮扶就向哪个方向发力。县纪委监委通过多方协调找项目和资金,先后争取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300余万元。其中,新建安全饮水工程2处、改造1处,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到家;实施村级道路完善工程,修建道路安全桩、错车道、排水沟,安设了路灯,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个,让群众就近看病更加便利;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使电力入户率达100%;新建600平米村级文化活动广场1个,建成贫困村老年幸福院和爱心超市道德银行各1所。

图二:新生村表彰优秀共产党员、自强标兵、新民风建设标兵

家住新生村四组的贫困户钱从勇对近几年村里基础设施的变化感受颇深。钱从勇一直靠发展养殖业维持生计,可前些年因为交通不便,辛辛苦苦喂养的牲畜无法顺利出售。2015年,县纪委监委投入资金8万余元,对四组的土路进行了全面改造硬化,给像钱从勇一样因交通条件差、影响发展的贫困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今年,钱从勇养殖能繁母猪3头,商品猪6头,鸡100余只,喂养的第一窝猪仔很快就售完,获得利润1万余元。

“对我这样一个常年住在深山里的人来说,简直不敢想象有一天能喝上自来水,公路能修到家门口。再不用愁养殖的牲畜卖不出去了。还可把周围的荒地都利用起来,发展点种植业。”钱从勇如是说。

培育支柱产业,持续增收添路径

要让贫困群众走上可持续的致富路,发展支柱产业是关键。针对村里留守老人、妇女多的现状,加之很多村民有栽种黄花的经验,县纪委监委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富硒黄花产业,组织部分贫困户多次实地考察学习黄花种植技术,仅2016年一年时间,就发动32户贫困户种植黄花100余亩。

如何把黄花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2017年,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调研,县纪委监委指导该村成立了兴财黄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岚皋县盛硒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县级产业园区1个,通过“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的“造血式”扶贫方式推进黄花产业发展壮大,共种植黄花300亩。如今,全村三分之二的农户加入了兴财黄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黄花种植、加工,形成了鲜黄花加工、包装生产线,实现了特色产业村内加工出产品,并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劳务就业、利润分红等带动方式,使贫困户稳定增收。

图三:县纪委监委派驻新生村第一书记周鑫(中)查看黄花长势

同时,按照“因户制宜、一户一策”的思路,根据调研和群众意愿,探索出了“短期发展传统种养业,中期发展黄花,长期发展厚柏”的产业发展思路,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过硬的增收致富“门路”。目前,该村成立了新生村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引导贫困户养猪300余头、山羊500余只、鸡10000余羽、蜂300余桶;建成生态中药材园区1个,发展厚朴500余亩。

做好搬迁后扶,安居乐业有保障

步入岚皋县城黄家河坝安置小区,高楼矗立、花木葳蕤。原住新生村一组的贫困户刘列贵一家就搬入了这个小区。搬迁前,刘列贵一家长期住在高山上的4间土坯房里,前几年为方便孩子上学,又在县城租房居住。2017年,在帮扶干部的动员帮助下,刘列贵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县城申请了一套安置房。2019年底,他们自己出资不到3万元,就迁入了80多平方米的县城新居。为使他们真正在县城安定下来,县纪委监委多方协调资金,引导刘列贵在县城开办了一家洗车店。如今,洗车店生意红火,每月都有4000余元的收入。

图四: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石门镇新生村脱贫攻坚总队长祝敏凯(右一)走访贫困户,做好脱贫后续扶持工作

当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时,实施易地搬迁是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从2014年开始,新生村启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统一设计户型,建设安置小区,鼓励引导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的农户、土地资源差、交通条件不便的农户搬迁至集中安置小区。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关键。为此,县纪委监委在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工作上下足功夫,通过组织搬迁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开发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协调就近找工作或外出务工等方式,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目前,全村67户217人贫困群众享受搬迁补助政策,其中易地搬迁40户150人,62人实现了稳定就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后扶时期,要继续做好扶志扶智、产业发展、促就业稳搬迁等工作,探索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努力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有续对接乡村振兴。”冯尚生说。(岚皋县纪委监委)


上一条:安康市纪委监委通报3起违规操办“升学宴”典型问题
下一条:安康市:巡察监督剑指餐饮浪费行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