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报告——《秦风热线》系列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
打印

学习十九大报告—《秦风热线》系列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

为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报告,11月14号至16号,陕西新闻广播推出系列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邀请省委党校博士生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杨洁、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导师组组长闫朦、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钟卫国三位教授做客直播间,从十九大报告主题和主要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等方面深度解读报告的精髓要义。节目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掀起了广大听众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很多听众通过节目分享、交流学习心得,表示要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11月14日,“专家为你读报告”邀请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杨洁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新提法。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杨洁(右)

《秦风热线》主持人 丁芝茜(左)

1.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摘要: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解读:这是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提出的新判断。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生产力发展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完成了发展的阶段,开始向发展起来以后的方向迈进。如何把这个新判断体现到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呢?我们自然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理论武装,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更大胜利的行动指南。

2.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解读: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再到后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历程水到渠成的结果。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同样在与日俱增,不能再以物质文化需要简单概括,也不能单独依靠经济建设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能够无缝对接,也咬合得更加紧密。而且,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已很难称为“落后”,新的主要矛盾的表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新判断。

3.“四个伟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摘要: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解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同程度上都贯穿着“四个伟大”的总体思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也蕴含着“四个伟大”的完整逻辑。“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领导好、进行好这一伟大斗争,就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4.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摘要: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读:“新征程”不是空泛的口号和概念,其内涵包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很多方面。提出“新征程”,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对现阶段的目标形成更加清醒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明确新时代的目标、任务、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匹配、相吻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目标,必须要经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摘要: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

11月15日,“专家为你读报告”邀请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导师组组长 、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教授闫朦做客直播间,深度解读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导师组组长 、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教授闫朦(右)

《秦风热线》主持人 丁芝茜(左)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党的一项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

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对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主要基于,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第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第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因此,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

11月16日,“专家为你读报告”邀请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钟卫国做客直播间,深度解读、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钟卫国(右)

《秦风热线》主持人 丁芝茜(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为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坚实基础。

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上个世纪60年代,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设想。80年代,党中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考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上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而目前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本等要素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发展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市场建设也都取得长足进步,社会生产总体上已不再落后。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城乡、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产业、行业、企业分化的现象凸显,能源原材料等领域还存在过剩产能,机械电子等领域技术升级面临较大制约,部分企业高负债、高库存运行的风险犹存,劳动力、资源等成本上升现象有所增加,扶贫脱贫、农业农村、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亟待加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矛盾还相当突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良性互动。这正是持续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应有之义。

三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转轨,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1979-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近年来,保持在6.7%至6.9%区间。结构转型,由中低端产业为主转为中高端产业发力,2013-2016年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保持在10%以上。动能转换,由传统动能当家转为新动能崛起,创业创新、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加快发展。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国民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曲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输入型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只有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此外,防范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执政者可能遇到的“塔西佗陷阱”现象,以及新兴大国崛起中潜在的“休昔底德陷阱”现象和“金德尔伯格陷阱”现象,也需要我们夯实国内发展的基础,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使开放条件下的现代化建设立于不败之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更是我们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在“专家带你读报告”三天的系列节目中,也掀起了我们的广大听众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很多听众给我们留言:

网友“两颗西柚”的留言充满了感情,他说:“这些坐标激励我们向着前方行进,更在提醒我们,我们是历史创造的一代,也是创造历史的一代。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唯有全力奔跑去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

网友“小河”留言说:“宏伟目标已制定,壮丽蓝图已描绘,集结号已吹响,冲啊,加油!不负好时光。”

希望我们能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强责任,更实举措,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任务中来,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访谈
下一条:想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朝这儿看!您想了解的问题都在这儿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