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打印

我是一个双胞胎的妈妈,两个儿子今年14岁了,他们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使我在对他们施教时不得不因人而异。而我思考最多的,是要孩子们做优秀的别人,还是做最好的自己?

在儿子曾经就读的小学校,校长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们不做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模一样,要让孩子成为不一样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现今中国的教育正在走向“模式化”,用同一个模子设计孩子,要孩子读古诗,学奥数,背英语单词,对孩子全方位“加压”,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挤过“独木桥”,把生命的全部赌注押在高考、留学等狭窄的路上。其实许多家长都知道这是不对的,但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也不得不重复着前人的路线,也许这就是眼下孩子和家长们最困惑的事情。

人们自身的多样性,决定教育最该塑造、最该小心呵护的是人个性的多样化、爱好的多样化、理想的多样化、甚至能力的多样化。在日常的教育中,我发现大儿子性格文静、对色彩特别敏感,因此在他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系统的学习绘画,而他自己对设计很感兴趣,会很入迷的看央视的《交换空间》,在街上他会对服装店里衣服的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我的小儿子活泼好动,特别喜欢看书,兴趣爱好到现在都不是那么明显,他有自己的主见,因而对他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教育我也在摸索中前行。但我坚信一点,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命潜能,不同的个性品质,表现潜能的方式、途径、领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潜能表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才能的才能上,有的则相反,潜能恰恰表现在一般人不认为是才能的才能上。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彼此相像,而是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之路上更像他自己,做好他自己。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当选总统之后,记者纷纷找到杜鲁门的母亲,询问她是怎么培养出一个总统儿子的,杜鲁门的妈妈说:“说实话,养这个儿子费了我不少的心血,我还是很满意的。不过我也很喜欢我的另一个儿子,他现在正在地里刨土豆呢!”但我想那个刨土豆的儿子也过得一定健康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更好地挖掘孩子自身的潜能,不复制孩子,就是不把自己的孩子复印成别人的孩子,像火柴盒里的火柴一般齐,像餐桌上的筷子一般长。许多家长会认为这很难,因为这个社会的竞争规则要求孩子们必须考出高分,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因此不做“分数妈妈”很难。我的两个孩子在班级里面成绩一直不怎么好,我也会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烦恼。但我却在思考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通过唤醒孩子内在潜能来调动他对学习的兴趣。就是要在实施教育之前首先唤醒孩子对世界的深度地好奇心、爱心、快乐感、幸福感,就是要让孩子先热爱他所要了解的这个世界,然后唤醒孩子发自内心的巨大力量去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甚至完全不用教他这些知识,他自己就会去寻找。在一次给小儿子辅导作文的时候,我发现作文的题目是《书——我成长的伴侣》,而书是小儿子平时最爱读、最关注的事情,所以我就没有像往常那样给他讲如何去写,而是只给他一些启发,他果然一改往常只言片语的文风,坐在那里把自己对书的情感做了充分表达。这篇文章没有让我去修改,完全发自内心去写,可谓声情并茂。这使我明白了其实这世界上的每一种知识在当初诞生的时候都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奇迹,都引起过人们的欢呼和心动,但这些知识填充式地教给孩子们时,他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如果我们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探索,让孩子感到这个世界处处都是无比美妙可爱的,让他感到他能用自己的心灵去与这个世界互动相处是十分幸福幸运的,那么他们就会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近而热爱学习,并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这个社会服务,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模式,不是被逼的、在强压下形成的,是主动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的学习状态,这样的孩子们是善良的,健康的,脚踏实地的,快快乐乐的,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教育。

先关注孩子全面健康,再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全面健康,不只是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精神的健康即人格健康。我们知道“药家鑫事件”带给社会的震惊,深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正在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灵魂深处竟然如此自私和狭隘。一直以来只重才能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的弊端被充分暴露出来了。曾有人说,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就能保证孩子眼前成长与未来发展一致,实现应试与素质双赢,这才应该是全社会所共同期望的教育。

编辑:弓济元



下一条:刹车失灵怎么办?牢记这6招关键时刻能自救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