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纪委” 监督实打实澄城县罗家洼乡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纪实
打印

 

  农村稳则基层稳,基层稳则社会稳。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村务不公开、有些村干部不廉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中央有明确要求:“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推行村务公开,建立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澄城县罗家洼乡党委、政府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在各村设立了监督委员会(群众叫“纪委”),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创造出了新鲜经验。

第一个农村“纪委”挂牌成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村级干部职权加大,原有的村级管理制度出现弊端,对村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罗家洼乡有21个自然村,尽管村村有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会、村民理财小组等,但因管理松散、监督滞后、职能局限,对一些村干部不廉洁、办事不公正、损害村民利益等问题制止不力,群众意见很大并多次上坊,村干部果园财产被毁现象也屡屡发生,直接影响了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

2005年,杨家陇、郊城、西马店等村在建校、修路等村务大事上,自发成立了群众参与监督的民间组织,形成了民主管理、监督、决策的良好氛围。2006年初,澄城县县委书记吴蟒成到杨家陇村调研时,认为该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村务的做法符合中央要求,闯出了一条新路。罗家洼乡在广泛调研、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该村试点设立专门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由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并驾齐驱的村级管理组织。监委会全程参与村务决策工作,使村干部的权力受到有效监督。20066月,澄城县(也许是全国)第一个农村“纪委”挂牌成立。

杨家陇村党支部书记杨积淼通过努力,促使在外致富的村民苗根发回村投资150万元,在村里办麻纺厂,村“两委”会决定将毗邻公路的地段无偿提供给企业。群众知道后,怪话满天飞,工厂不能正常施工。村“纪委”及时开会制定方案措施,耐心细致做工作,得到了群众谅解,使工程顺利施工。目前,该企业安置村民62人,年创收益60余万元,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

罗家洼乡及时总结杨家陇村“纪委”的成功经验,并决定在全乡21个村成立农村“纪委”,乡上成立农村“纪委”指导委员会。按照每10户村民推选一名代表的要求,“纪委”成员在村民代表中(县或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离职乡村干部、普通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由1名主任和3-5名委员组成,任期与村委会同届。“纪委”上任列席村“两委”会议,有权代表“纪委”提出意见或建议,“纪委”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集议事、监督、理财、协调四职责于一身,对村务享有监督权、检查权、质询权和建议权。乡上赋予“纪委”在集体土地征用、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机动地发包、扶贫款物和各种补助资金发放、合作医疗、村级账务、水电费用、救灾物资发放、村收益分配、低保户对象确定等关乎群众利益、村民最关心的事项方面有否决权。

“纪委”监督实打实

农村“纪委”设立以来,村干部廉政意识明显增强,全乡不仅未发现一人违纪问题,而且涌现出不少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

地处西河畔偏僻的上车盖自然村,一条长达45公里、总投资白万元水泥大道通村而过。当初这里道路狭窄,多次发生交通事故,群众反映强烈。村“纪委”积极协助党支部、村委会组织村民捐款修路,44户人家的小村,几天捐款144万元。

上马店村准备筹资铺一条柏油路,村民提出疑问:干部吃回扣怎么办?村干部拍胸脯不管用,此事一撂就是半年。去年村成立“纪委”,铺路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纪委”亮出了硬办法:工程预算应听证,施工队伍须招标,施工资质要亮相,工程质量有人看,隐蔽工程有监理。村民听完后心服口服,工程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顺利通过。

去年,上级下拨给罗家洼乡各项惠农资金达1000余万元,有了村“纪委”,资金使用至今未发现任何问题。

农村“纪委”是挺直腰杆看着村干部按章秉公办事。在罗家沣乡乡经管站看到,各村报销费用单据上,均盖有“纪委”的条形章。如今各村大到建校修路、发放计生补贴低保补助,小到村干出差几元车费,都要通过“纪委”审核盖章方能报销。

“纪委”是农村稳定发展的

坚强后盾

罗家洼乡21个村成立“纪委”后,全乡来信来访大大减少,使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逐步落实,有力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陈家醍醐村一村民因修建庄基占地问题,曾与30户村民连夜将新建窑洞炸毁越级上访。村民雷俊贤当选“纪委”主任后,主动协调村“两委”纠正疏漏和差错,引导村民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讼,将遗留问题妥善处理。全乡成立农村“纪委”以来,没有发生一起赴县以上上访案例。义城村“纪委”还明确提出要当好“四大员”:即监督员、联络员、调解员、宣传员。他们说到做到,使许多纠纷得到满意处理,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罗家洼乡群众普遍认为,自从农村有“纪委”以来,“村风正,人心齐,干群关系融洽,群众创业有激情。”城郊村党支部书记呼海泉说:“这个制度就是好,过去自己为村里办事,常蒙受不白之冤。现在自己也敢大胆工作了。”

农村有了“纪委”监督,村民的集体荣誉感被充分激发,许多在外能人或村里先富起来的人都积极为家乡做贡献。东水固村村民严智民联合投资500万元组建快捷货运公司,为全乡百姓创业做出榜样。许多村都由这些能人带头建立红白理事会,遏制了过去办事铺张浪费现象;杨家陇村村民杨孝生个人出资2万元,为村里购置一批健身器材,丰富了农村文体生活,促进了农村文明建设。

农村“纪委”成员义务为村民服务,无任何报酬。他们说:“都是乡里乡亲,能为村里人办事,在后辈中留下好名声,比什么都值钱。”

据统计,去年罗家洼乡农村“纪委”共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5项,参与账务审核42次,节约集体资金113万元。乡党委书记党建平感概地说:“农村‘纪委’是实现村民自治、村务民主管理的‘工作队’,是支持干部工作、维护基层干部形象的‘保护器’,是凝聚民心、集聚民智的‘吸铁石’,是解决群众具体问题的‘消声器’,是协助乡党委政府工作的‘好帮手’,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在农村顺利实施的‘宣传队’,是化解邻里矛盾、调解民间纠纷的‘拦水坝’,是农村移风易俗、文明建设的‘管委会’。”

最近,澄城县委、县政府已在罗家洼乡召开现场会,要求全县农村普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渭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郝宗友认为,“澄城县罗家洼乡在全市率先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亮点”,应逐步推广完善。■


上一条: 陈双全案警示了什么
下一条: 2008年反腐倡廉建设展望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