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不倒的标杆——记蒲城县纪委书记陈志云
打印


  在杨虎城将军的故乡——蒲城县,提起县纪委书记陈志云,人们都交口称赞他是个勇于创新、秉公执纪、清正廉洁的好书记。

  早春二月,渭北塬上已渐显春意。在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我们采访了他。

  这是一个中等身材,衣着简朴的中年汉子,憨厚质朴的脸上,有双透露出坦诚和睿智的光芒的眼睛。随着他的娓娓道来,时间在浓缩——

  1994年12月,时任澄城县纪委书记的陈志云被调任蒲城县纪委书记。

  上任后,陈志云没有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没有指手画脚的官儿作派,而是一头扎进基层调查研究。他了解到蒲城县大、干部思想活跃、难管理的特点。他打破常规思维,决心把这些特点作为优势来发挥。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从内部管理入手。首先制定了每日点名考勤制度、定期不定期查岗制度,又陆续制定了记工作日志,月小结、廉政建设、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制度定下不是当摆设,陈志云自己首先身体力行。每天清早,第一个走进纪委大楼的准是他。难得的是他6年如一日保持了这个良好的作风。每天无论多忙,他都要坚持记工作日志,抽时间去查岗……他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县纪委很快就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个个争上游的良好风气。

  接着又实行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领导班子实行层层负责制,扬长避短,知人善任,合理分工,压实担子,明确责任。这套办法,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一个团结、安定、和谐的民主氛围。

  一个好领导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陈志云在塑造自己形象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县纪委的群体形象。

  威信从此形成,蒲城县的变化由此开篇。

  当管理这步棋走活后,陈志云又把治理整顿经济发展环境、树立行业风气,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心来抓。

  针对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县纪委开展了深入的调查活动。经过调查发现,农村油路建设、集资建校、农电整改、有线电视扩网等公益事业的超常发展以及各种名目的“三乱”现象屡禁不止,农民不堪重负。为切实把不合理的农民负担减下来,县纪委特意聘请了四百多名农民为监督员,使一些不合理收费现象得到有效监督。纪委当年就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7个,减轻农民负担50余万元。1999年夏,大孔乡在夏粮征购过程中,搭车收取各种提留费。群众反映到县纪委后,陈志云立刻派人深入到乡上,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最后把多收的7万余元逐户退给农民。

  在长期的实践中,陈志云认识到要遏制腐败现象,就必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力度。

  陈志云立刻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全面铺开了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和“小金库”的清查工作。由于涉及的单位多,而个别单位又是县上的要害部门,纪委的这一做法无异于捅了马蜂窝。顿时,四面八方的阻力袭面而来,有人跑来说情,也有人撇凉腔:他陈志云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我们头上动土选上级有的领导也出面来说情。

  面对这些,陈志云充耳不闻,只是召集所有清查人员,要求他们以最快、最短的时间攻下这道难关。最后,他只轻轻说了一句:“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清理组的同志没有了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这次清查,共清理检查81个单位,收缴国库118郾3万元。攻下了这个难关,陈志云和他的战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办案是纪委工作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案件的数量和质量,陈志云结合本县实际,建立健全了办案机制。科级干部案件采取包案制度;一般干部案件实行督办制度;抓信访带线索,保证案件来源;抓全委带基层,保证办案力量;落实了党风责任制;建立了案件协调领导小组;完善了激励制约机制。实践证明,陈志云的这一做法,确实奏效——蒲城县纪委案 件查处数量年年稳中有增,质量明显提高,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1998年初,有人举报两个局机关有乱收费等违纪行为。这个案子涉及县上的两个重要部门,牵扯了五个局长。因为关系错综复杂,上级领导不愿意处理。在陈志云的力争下,最后决定立案核查。他组织专案组看材料,熬了整整一个通宵,总算理顺了案情,然后挨个找涉嫌者谈话。他不愠不怒,耐心地给他们讲政策、做工作。

  这时说情的络绎不绝,有打电话的,有亲自上门来的,还有的干脆趁节假日跑到他富平的家里来求情。有个别上级领导还在一边旁敲侧击。可他不为所动。为了排除干扰,陈志云使出了绝招。他关掉手机、BP机、办公室电话及宿舍的电话,自己仅和主管案件的书记保持单线联系;顶着无形的压力,加快了办案的速度。

  案情很快水落石出。两个局长一个副局长被免职,相关的5个局领导分别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并没收其违纪资金30多万元,人民群众闻之拍手称快。

  2000年初,有人举报某局局长组织机关干部26人公费出国(境)旅游。

  案情严重,陈志云决定立案核查。可脚还没有迈出门去,说情者就找上门来:“都在一个县里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把钱要回来,教育教育就算了。”

  陈志云没给这位说情者留面子:“做纪检工作就得泾渭分明,你也这样,他也这样,那党纪国法还要不要芽”说情者见他一点不讲情面,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由于该局长在这个位上已干了近10年,在县上可谓关系密布。听说该局长被立案核查,上级有的领导就找陈志云说情:“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仇人多堵墙,你就高抬贵手让许某过去得了,得罪那个人干啥?”

  但是任谁怎样劝说也挡不住他查案的脚步,最终使违纪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陈志云心里有杆秤:处理违纪者,我得罪的只是少数几个人,但不处理他们,我得罪的就是蒲城县74万人民啊!

  在抓工作之余陈志云还不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先后撰写的《堵源截流话“三乱”》、《学〈讲话〉、讲政治,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党风廉政与精神文明建设》等10多篇理论文章在《世纪之交的思索——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文集》、《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发表。几分耕耘,几分收获。1995年至2000年,蒲城县纪委共立案查处案件426件,其中涉及科级干部80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60多万元。蒲城县纪委连续6年被渭南市纪委评为目标责任制考评先进单位和办案先进单位;1999年至2000年连续荣获陕西省纪委基层办案先进单位。

  在陈志云的眼前,也浮动着许多诱惑,但他用党性原则来给自己筑起了一道又一道堤坝。

  1998年,某乡的一位党委书记因收受贿赂,被县纪委立案核查。在一天晚上,这个乡领导提着一包东西敲开了陈志云的门,希望陈书记研究时能给予关照。

  陈志云毫不客气地说:“怎么处理由县纪委党委会研究决定。你现在只有彻底交待问题,别无其他出路。这东西请你拿回去!”

  “你让我把东西拿回去,我怎么出这屋啊?”

  “怎么出也得出!”陈志云强硬的态度,使那人只好无奈地拿着东西离去了。

  有一个涉嫌者的妻子拿着3000元钱三次走进陈志云的办公室,求他放过自己的丈夫,但每去一次都碰了一鼻子灰。事后,她不无感慨地说:“县纪委有陈志云挂帅,简直是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真是一块少见的净土啊选”

  为了拒绝诱惑、腐蚀,他从不涉足歌舞厅,不赌博玩牌,不抽烟喝酒,不跑官要官,因为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纪检干部。

  有人为之感叹:如今社会,陈书记这号官少有!

  有人替他打抱不平:“陈书记,你在纪委书记位子已干6年多,一直没有升迁,而你仍然在这里拼命干,你图个啥呀?”

  陈志云听了微微一笑:“我不是图名利才为官的,干我热爱的事业,我无怨无悔。”

  陈志云调到蒲城,家依旧安在富平,照顾7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和抚养教育儿女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羸弱的肩上。妻子抱怨他:“你就不能多在家里呆几天,蒲城人离了你难道就不活了?”每次,对于妻子的抱怨,陈志云总是陪着笑脸说:“我领着几十名干部在外干事,怎么能呆在家里呢?我知道你辛苦了,我这心里常存着对你的感激呢!”6年多来,陈志云从未因私事请过一天假。

  廉洁自律,公而忘私,是一个领导干部起码的准绳,陈志云正是这根准绳下一杆不倒的标杆,一个铁铸的标兵。他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气节,谱写了人生最壮丽的篇章。


上一条: 以新型“三德”构筑防腐之堤——我刊举办“‘三德’建设与反腐败”研讨会
下一条: 论防腐体系创立的基点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