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无声 行动有力——记榆林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折晓云
打印

2017年9月,折晓云同志荣获中央纪委嘉奖。如此高的殊荣,是对一个坚守在监督执纪一线28年如一日的纪检“老兵”工作的最大肯定。

28年里,折晓云参与和主办了300多起案件,近乎一月一案,其中有许多案件在全市乃至全省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不停步、再出发。2017年12月,榆林市监察委员会成立,折晓云有了新的职务——榆林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

“新时代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变的是工作岗位、工作方法,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折晓云说。

“把软肋突破,把漏洞找准”

“这案子里还牵扯到其他一些问题。”

2014年3月,折晓云带领办案人员调查了榆林市规划局城区规划管理处原支部书记高某受贿问题。在查办该案过程中,一份对违法建筑的处罚资料引起了折晓云的注意。常年办案形成的“直觉”,让折晓云警惕起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他认真分析研究,提出疑点和方向,找准了突破口后,迅速请示汇报,抽调人手把高某受贿问题和其中牵扯到的另一条线索同时展开调查核实。

一起“案中案”浮出来,榆阳区徐庄则村原党支部书记徐某、村主任徐某在村集体土地商业合作过程中分别受贿40万元。最终二人与高某一起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每一个违纪人员都会有软肋和漏洞,只要千方百计地把软肋突破,把漏洞找准,就能拿下案件。”折晓云常对办案人员说。

2013年2月,在省纪委抽调参与查办延安市安塞县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被骗取挪用案件中,折晓云负责案件的突破、外围取证、同当事人谈话等工作。灵活的谈话技巧,有的放矢的心理攻势,对案件的快速突破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省纪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全视角”“绣花针”。面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折晓云既注重整体分析思考,又善于深挖细究找准突破口。一批在榆林市有影响的案件,如市金融办原副主任赵某受贿案,市政管理所原所长樊某、原副所长高某、原会计王某贪污受贿案,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孙某贪污受贿案,市地志办私设“小金库”案,市交警支队三大队金鸡滩中队部分民警受贿案等都由他直接负责办理。

“干纪检工作就不能怕得罪人”

办案难,办理市直部门的案件更难。许多被调查对象是熟人,有的甚至还在一个楼里办公,“抬头不见低头见”。

“2016年查办的一起案子,当事人是一位退休老领导的外甥。老领导的妻子几次发信息,提到当事人已经有了悔意,能不能这次就别再继续查了。”折晓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要说完全没有一点点的犹豫是不可能的,尤其听到当事人的父亲因为这件事住院,自己也是有父母有孩子的人,能明白这种感受。”

恋亲不为亲徇情,念旧不为旧谋私,济亲不为亲撑腰。纵然有千百个理由也抵不过如山铁证。

“既然干了纪检监察工作,就不能怕得罪人。如果怕得罪人,就不要干这项工作。”

最终折晓云还是顶住压力依纪对当事人做出处理。

“捎话”、给家人“做工作”、威胁,这样的事情经常遇到。折晓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约束家人,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一律不得过问自己的工作。

“这是底线。如同自己在办案时要找突破口一样,涉案当事人也在寻找‘突破口’,必须做到滴水不漏,要让违纪事实、处分决定,甚至自己的工作、生活作风都经得起考验。”折晓云经常对办案的同志说:“组织既然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如果不敢担当,怕得罪人,让组织怎么看,让同志们怎么看,让群众怎么看?”

“工作没结束,回家睡着也不踏实”

不中道而辍足,非怀细以害大。每到纪律审查关键档口,折晓云就会憋着一股子不能松的劲。

2015年,在一个案件查办的关键时刻,因连续半个月没日没夜的高强度工作,过度疲劳加上感冒,折晓云连续几天高烧不退。

“看着他一边吃药、一边翻看案卷,我都于心不忍了。”分管领导劝他放下手头的案子休息几天,他总是一推再推,始终没有离开办案第一线。

随着调查工作的全面展开,相关人员的违纪事实很快被查清。他说:“案子没办完,我就是回家也睡不踏实!”

由于常年在办案一线,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吃饭不规律,长时间加班熬夜,折晓云患了胃病、糖尿病。

如今已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仍然冲在执纪监督最前线,这份执着坚定、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纪检监察干部,2010年荣立二等功一次,2013年被省纪委、省监察厅评为查办案件工作先进个人。

誓言无声、行动有力。在反腐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上,折晓云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日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忠诚的考验,以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行动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栏目编辑:韩琳


上一条:普通受贿、斡旋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辨析
下一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上展示新作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