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礼防腐 守持廉德
打印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古往今来,清官廉吏不受馈赠、拒绝贿赂,耿耿正气、两袖清风,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佳话,对当今的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做到拒礼防腐、守持廉德,很有教育和借鉴意义。

彰之以志。君子固穷,不坠青云之志;廉者虽贫,不受嗟来之食。违规收礼看似小节,实则关乎大节、名节、气节。面对送礼,宋国贤臣子罕掷地有声:“以不贪为宝。”明代名臣于谦坦荡陈言:“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代信阳知州胡守安坚守廉心:“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写下拒礼檄文《禁止馈送檄》,视“一丝一粒”为“我之名节”“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面对送礼歪风,是心安理得地悉数笑纳,还是志向高洁袪贪戒贿,可谓操守不同,境界迥异。党员干部在不义之财面前,应做到不苟得,不妄取,学会拒绝,敢于说“不”,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

明之以规。不以规矩,难成方圆。韩非子曰:“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意思是说,要画成圆形就要遵循它的径长,那么所有事情的成功就有了基础。大凡清廉为政,均应明规立矩于前、真抓严管于中、重处惩戒于后。一代廉吏于成龙任直隶巡抚时,针对送礼贿赂之风盛行的现象,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并过路送礼,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并行题参,决不姑宽”。时人称于成龙为政,凡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抵制违规送礼歪风,当明纪在先、挺纪在前,令出纪随、令行禁止,让制度带电、让铁律生威,以不折不扣的执行力,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性。

示之以众。违规送礼大多是偷偷摸摸的,见不得阳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推动形成清廉之风最好的助推剂。若是把死缠硬磨的送礼者公之于众,那些蜂拥而至者、蠢蠢欲动者自然就会畏而却步。就像东汉南阳郡太守羊续悬鱼、“竹林七贤”之一的西晋山涛悬丝、南北朝时期南清河太守苏琼悬瓜、唐朝司农卿段秀实悬绫、明朝时司法按察使周新悬鹅,如此悬“礼”示众,谁还会厚着脸皮自讨没趣?在当下,公之于众的重要方式就是通报曝光。这种做法,看似不讲情面,会让送礼者颜面尽失,但若讲了人情、顾了颜面,就会丢了原则、坏了风气。至于有人讲的“送的不是礼,是心意;收的也不是礼,而是人情”,只不过是为自己违规收送行为寻找借口,其骨子里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底线。党员干部绝不能拿原则做交易、用党性换人情。

惩之以棒。俗语说:“官不打送礼的。”仔细分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贪官来讲,其求之不得,自然笑脸喜迎;但对清官而言,不打则无以除陋习、正歪风。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知其廉洁,不敢厚饷,止送钱二千,协发怒,杖二十”,从此有事找他的人“绝于馈遗”,再也没人敢送礼。只要一身正气、敢抓敢管,就没有什么陈规陋习不能破除。面对送礼行贿歪风,党员干部既要严于律己,更要严于律人,旗帜鲜明,狠刹歪风,才能让整个社会风清气正。

只有控制不住的私心,没有推不掉的人情。党员干部只有守住一颗廉洁心,时刻排除非分之想,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才能时刻正心明道、拒礼防腐,守持廉德、立起标杆。


上一条:莫让“礼尚往来”成为贪腐的“幌子”
下一条:莫让白袍沾“利墨”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