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实践——咸阳市加强县镇纪检监察机关“三化”建设工作纪实
打印

“以前我们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存在设施配备不足、办公场所标准不一,工作程序不规范、人员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三化’建设开展以后,配备了两个办公室、一个谈话室和一个信访接待室,对文书样式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同时解决了纪检干部水平不高等问题,纪检监察工作有序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迈上了新台阶。”9月24日,说到开展“三化”建设带来的好处时,兴平市店张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组组长闫伟有感而发。

全省县镇纪检监察机关“三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纪检监察机关把加强“三化”建设作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政治引领、问题导向、内涵式发展”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和组织保障,切实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化”建设落地生根、取得初步成效。

强力推进,吹响“三化”建设集结号

图为咸阳市“三化”建设第一批次观摩点评总结会议现场

“县镇纪检监察机关基础设施标准化、工作运行规范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务必按照要求,紧盯工作重点,迅速抓好落实。”正如咸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海文所说,推动县镇纪检监察机关“三化”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次革命,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建立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编制部门积极参与、市纪委监委统筹协调、县镇纪委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委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织人员深入基层42个镇(街道)开展蹲点式调研,精准查找病灶,对症开出“药方”,出台《实施意见》,制定《任务分工》,将“三化”建设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工作措施。

图为观摩点评团成员查阅案卷资料

同时,建立“领导包抓、室部包联”制度,实行“周报告评比”“双周观摩点评”“月交叉检查”等制度,坚持每周评比,通报情况,跟踪问效;每两周组织县市区纪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开展现场观摩点评,找亮点、树典型,找差距、补短板;每月采取县际交叉、市纪委监委巡回督导的方式对案卷质量、制度建设、设施设备、培训效果等进行全面检查,着力推动“三化”建设深入扎实推进。

图为观摩点评团成员在淳化县官庄镇纪委查看相关资料

通过“三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初显成效,初步解决了政治站位不高、规矩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1-8月份,县级纪委监委处置的问题线索中,来自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发现的1854条,占总数的38%,同比增长53.5%;立案审查调查乡科级干部案件214件,同比增长22.3%;涉及“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151件163人;移送司法21件23人。

强保障,推动基础设施标准化

“原来信访接待室在县委办公大楼上,许多反映问题的群众进入县委大院后找不到我们的办公地点。现在好了,我们窗口前移,利用县委机关门口的房子设置了县纪委信访接待室,明确了纪检监察受理事项,设置了约谈区、接访区、候访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受理,不予受理事项属于其他部门分管的,我们进行合理分流,指引群众到相关部门进行办理。”9月25日,泾阳县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张磊如是说。

据了解,“三化”建设工作开展后,泾阳县积极改善基础设施环境,设置了“三化”建设办公室,将内设机构从原来的13个精简到10个,将派驻纪检监察组从10个精简到6个。机关办公用房从原来的26间增加到31间,新整修标准化会议室1个、独立档案室1间,并购买了自动化档案柜,目前正在进行调试。将原来分散的两个谈话室调整扩展为办案专区,内设标准化谈话室、询问室、监控指挥室、医务室和休息室各一间。

“我们及时协调教育部门,将四间办公场地从原来的二楼三楼调整到一楼,同时购买配备了台式电脑5台,打印机、碎纸机各4台等设备,从硬件上保障日常工作。”泾阳县纪委监委驻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闫满堂告诉记者。该县8个镇和6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均落实办公用房达到4间以上。这是全市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三化”建设开展以来,咸阳市积极优化机构设置,根据各县市区的类别划分、人口数量、行政编制总额情况,确定各县市区纪委监委机关内设机构数为9-12个,按照“6+X”模式设置,统一规范为6个职能部室,3-6个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数为5-7个。全市13个县市区内设机构数量由153个压缩为133个,精简13%;派驻机构数量由130个压缩为77个,精简41%。整合人员力量方面,县市区纪委监委平均每个部室编制4.83名,每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编制5名,杜绝了“空壳室”“一人室”现象,确保日常工作衔接无盲区。各巡察组增配副组长1名,镇(街道)纪(工)委在1名书记的基础上,再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干部,人员力量进一步加强。设施设备方面,按照“实用够用、杜绝浪费”的要求,统一办公场所及硬件设施设置,自上而下开展硬件建设,调整办公用房286间,增加办公室用房75间,完成设备采购281套,建成谈话室216间,覆盖率达到了100%。通过优化机构、整合人员、硬件建设,进一步凝聚了工作合力、提升了工作成效。

建机制,推动工作运行规范化

据兴平市纪委常委许永介绍,该市纪委监委出台《兴平市纪检监察案件交叉审理工作规定》,对镇办纪委查办的案件进行随机指定“背对背”交叉审理。实行委机关部室“一对一”帮扶指导派驻组制度,“手把手”传授经验、技巧,有效解决派驻组干部转任时间短、能力不足问题。

兴平市纪委监委在工作运行规范化建设方面,对照“三化”建设工作高标准和要求,修订完善制度规定37项,其中参照上级制定制度规定24项,自行制定13项,在咸阳率先汇编完成《工作制度》《公文模板》《文书规范》等7类读本下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案头书籍。

“有了这些工作规范,办案更加得心应手,新来的同志也能很快熟悉办案流程,十分实用。”兴平市纪委监委驻民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宋康高兴地说。

据悉,咸阳市纪委监委修订完善日常管理制度33项,建章立制规范机关运行。在审查调查方面,重点做到规范信访举报工作流程、线索处置流程、审查调查流程及文书、案件审理程序、日常监督、协作区制度、规范强化审查调查安全。在制度执行方面,所有制度文书直达基层,确保县镇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提素质,推动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

“我参照县纪委制定的专业化评价体系进行了测评,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测评结束这段时间我持续加强学习,积极弥补知识缺陷,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提升自身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将有很大帮助。”永寿县纪委监委驻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张永健感慨道。

为积极推进县镇纪检监察机关“三化”建设工作,破解专业化评价主观性强、随意性大、标准性弱等问题,永寿县积极探索建立《永寿县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水平评价体系》,设置专业基础、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素质4个维度23个指标,采取个人自评和组织打分的方式,分类对干部专业素质进行量化分析和定性分析,开展点对点的培训、指导和反馈。截至目前,共开展评价60余人次。

除评价体系“管”人外,永寿县明确机关编制47个,保证每个部室有3名正式在编人员。以“三学三比三提升”为引领,采取“每周一讲、集体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推进学习培训常态化,累计举办理论学习6次,开展“每周一讲”14次,外出培训2次,共培训纪检监察干部506人次。为锻造纪检监察铁军,先后选派11名干部到省市纪委实践锻炼,抽调8名纪检干部定岗轮训,下派7名干部助推脱贫攻坚,提升了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专业能力。像永寿县一样,全市各县市区积极探索,按照“三化”建设要求,扎实推动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

咸阳市纪委监委选优配强固本,以“三化”建设为契机,持续充实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工作力量,为镇街纪委增配专职纪检干部58名,通过招录、遴选、调任等途径吸收35周岁以下法律、财政等专业干部17名。全员培训强基,聚焦政治理论、专业能力、业务技能、自身作风4方面,实行全员培训和干部夜校制度,将“三化”建设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三化”理念入脑入心。明确要求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专职专用、聚焦主业,不再分管与纪检监察无直接关系的工作,分工情况需报纪委监委审核备案,彻底解决了基层纪委一岗多用、一人多职等问题。以案代训练兵,针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不熟、不精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案代训”“实战练兵”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基层干部参与到上级纪委监委纪律审查、监察调查、信访处置等工作中,以实战促提升。今年以来,先后抽调276名干部到上级部门跟案实训,提升县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咸阳市纪委监委)


上一条:镇安:“九子齐落”推进“三化”建设
下一条:延川:坚持逐项销号落实 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三化”建设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