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苦 甘吃苦 能吃苦
打印

常言说,未知苦,焉知乐?此言道出了苦与乐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唐代诗人元稹在一首诗中写道,“古来苦乐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古人对于苦与乐的选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对待苦与乐的态度,则是衡量党员干部人生价值的一把标尺。党员干部只有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不怕苦、甘吃苦、能吃苦,才能造福百姓,让群众享福。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党员干部要不怕辛苦,锻造以苦为乐、矢志奋斗的进取精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由此观之,吃苦是人生常态也是必修课,是成长的一剂良药。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品质、考验毅力,越能够使生命展现出张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曾总结自己是“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彰显出的是,一心为民、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俗语说,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始终是砥砺修养、锤炼品性的“磨刀石”。

干部只有舍得,百姓才能获得;干部只有吃苦,百姓才能享福。党员干部要甘于吃苦,追求先苦后甘、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荀子认为,“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更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为古代仁人志士立起精神标杆,成为历史上的明灯。正所谓,“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只有苦百姓之所苦,才能乐百姓之所乐。杨善洲曾掷地有声地讲,“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如果见困难就让、见好处就上,见矛盾就推、见利益就抢,就会被群众所抛弃。只有把苦味留给自己,把甘甜让给群众,群众才会信任你、跟着你。

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中甜。发扬吃苦精神,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党员干部要能吃苦,锤炼苦有所值、苦尽甘来的优良品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所有人都适用。任何成功之乐,都源于奋斗之苦;而任何艰苦付出,必有甘甜回报。正如陆游《读书》一诗所写,“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更是讲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部党史,其实就是一部敢吃苦、肯吃苦、乐吃苦,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奋斗史。尽管每个时代吃苦方式不同,但吃苦精神的内涵不变,需要我们代代相传、持续接力。我们常讲,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个“特”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一旦忘却了吃苦精神,贪图安逸享乐,就会与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

不怕苦是一种精神,甘吃苦是一种境界,能吃苦是一种品质。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明白,不能带头吃苦,是不可能带领群众的;不能埋头苦干,是不可能造福于民的。各级党组织也要关心爱护那些埋头苦干的干部,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


上一条:白衣执甲 今朝归来
下一条:靠前监督护航重点项目建设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