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8月28日
,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中共陕西省委老干部工作局在西安市“西北饭店”召开了“全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省纪委退休干部王鸿鳞同志获得了这一光荣称号。
王鸿鳞同志是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人,1969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先后在省公安系统、省政府机关、省委政法委员会工作。其中在省法院工作10年,曾担任省法院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副主任职务。在省纪委、监察厅工作14年,是中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厅级检查员,陕西省监察厅监察专员。于2004年退休。
王鸿鳞是法学家,在我国应用法学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法学论文和案例研究文章100多篇,出版著作100多万字,有几十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多篇获国家级奖项,有十多篇被国家立法和司法解释所采用。1994年发表的《论挪用公款罪》论文,被评为《中国八五科学成果奖》。发表于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1990年第9期“关于我国首例‘安乐死’案件”案例研究,提出“安乐死”无罪的理论观点,曾轰动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在研究讨论“首例安乐死案件”时,采用王鸿鳞论文中提出的用刑法总则条文决定两名被告无罪。发表于《人民司法》1991年第7期的《该被告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案例研究,让被告从“囚犯”成为勇士。1997年我国修改刑法,其中主要修改内容是扩大正当防卫的强度,《该被告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一文为扩大正当防卫提供了法律理论。王鸿鳞同志亲自办的几件大案,改变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原决定或批复。王鸿鳞同志在法律界和司法界成效显著,影响巨大,他的事迹被收入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和中国专家大辞典编委会编辑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词典》。在搜狐、百度等主流网址均有王鸿鳞法律论文的大量报道,陕西省电视台品牌视角栏目(访谈类)对王鸿鳞法律研究成果作了详细报道。《丹江潮》2012年第1-2期《王鸿鳞—从商洛山走出的法学家》也作了比较详细的报道。
王鸿鳞同志退休前重视自身廉政建设,退休后仍然保持廉政作风。女儿
2004年
9月
26日
结婚,儿子2007年2月30日结婚,他两次为儿女们举办婚礼,“只待客,不收礼”。婚宴上不设签到册和收礼单,让想送礼的人也没有办法送。他为儿子举办婚礼,因为他的人缘关系好,虽然退休多年,机关人知道后参加婚礼的人还很多。他便说,我借此机会招待大家,他不但自己反复强调“只待客,不收礼”,还让机关党委和工会做好前来参加婚宴同志们的工作。而机关个别同志礼节性的凑份子100元,收钱的人说他不好退。王鸿鳞为了落实自己“只待客,不收礼”的承诺,又不伤这些人的面子,举办完儿子的婚礼后,他便按参加儿子婚礼的人数,分别买了12年西凤酒和6年西凤酒。当时,12年西凤酒200多元,6年西凤酒100多元。让机关工会给凑分子交100元的同志每人送一瓶12年西凤酒,未凑分子人每人送一瓶6年西凤酒。机关同志们说:“参加王鸿鳞同志儿子的婚礼,不仅不出钱,大家还赚一瓶西凤喜酒喝”。大家为他妥善处理此事的方法而折服,更加敬佩他的人品。
王鸿鳞同志是商洛人,生在商洛,长在商洛,对商洛的山山水水充满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是商洛养育了我,培养了我,商洛还有好多孩子像我当年上学时需要帮助。他既有支援家乡的一腔热血,又有脚踏实际的行动。2004年退休后,曾有公司用丰富的待遇请他当法律顾问,有的人用重金请他打官司。他坚持只用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以及法律研究工作,而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了支援商洛家乡建设上。他说,世上的钱是挣不完的,退休后把主要精力用在作善事、献爱心的活动上才是最有意义的,而且也是十分快乐的。
革命战争年代,商洛是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商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因为商洛是山区,和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还不发达,所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王鸿鳞参加工作后一直在省上机关工作,且组织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在西安商洛籍干部和企业家中间具有很高的威望,且能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十分注重思想性和故乡情,所以他组织的支援商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大家都高兴参加,积极参加,放心参加。2000年至2009年每年春节前,他组织召开了九届省上单位商洛籍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在商洛工作过的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支援商洛革命老区建设座谈会”,邀请商洛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从2010年开始,该座谈会由商洛市委、市政府承办,邀请王鸿鳞担任总顾问,参加组织活动。每年中秋节前,王鸿鳞同志组织召开“西安大型国有企业商洛籍领导干部支援商洛建设座谈会”,已举办了六届。每年十月份或十一月份,王鸿鳞同志组织召开“西安大专院校商洛籍领导干部支援商洛建设座谈会”,已举办了四届。此外,他还组织召开了三届“西安市商洛籍领导干部支援商洛建设座谈会”,于2005年至2008年组织召开了五届西安商洛籍民营企业家支援商洛建设联谊会,每次联谊会规模三百多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西安商洛商会。西安商洛籍民营企业家在商洛商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支援家乡建设。今年11月3日,将组织召开首届“西安商洛籍文化艺术界人士支援商洛建设联谊会”,庆祝十八大召开。
王鸿鳞同志在召集大家支援家乡建设的活动中,首先身体力行,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多次为家乡修公路,建小学,修水渠等基础项目筹集资金。王鸿鳞每年还组织举办支援商洛建设座谈会,尤其在
2010年
7月
23日
,商洛遭受特大水灾时,多次组织筹集捐款,为受灾中家乡人民送去了温暖。王鸿鳞正是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将支援家乡建设的情怀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王鸿鳞同志身体欠安,他常常是带病坚持组织活动的。家里人劝阻他,担心他的身体,而他开展支援家乡建设活动始终没有减弱。他考虑不要影响大家的情绪,他患病的事一直隐瞒着大家。
2009年
9月
19日
,召开第三届西安大型国有企业商洛籍领导干部支援商洛建设座谈会,在筹备的一个月时间里,正是他患病最严重的时期,一个月时间他不能吃饭,只能喝面糊糊维持身体,临开会那几天,他连面糊糊也不能喝,只能喝凉开水。那天开会时,家属含泪把他扶上车,在儿子的搀扶下进入会场,他主持完会后,瘫坐在沙发上久久站立不起来。
在王鸿鳞同志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和桑梓情怀的精神感召下,商洛籍在西安工作的各方面的人才和力量被组织了起来,大家的积极性被激发,分别从不同岗位,不同方面,为支援商洛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有的为商洛建设筹集资金,有的牵线搭桥,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受到了商洛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扬。商洛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惠,亲自布置商洛日报社和商洛电视台领导宣传报道王鸿鳞同志的事迹。商洛日报
2011年
12月
24日
第一版刊发“从商洛山走出的法学家”文章,宣传报道王鸿鳞同志法律研究成果和支援家乡建设事迹。商洛电视台派了三名记者赴西安拍摄了宣传王鸿鳞法律成果和支援家乡建设事迹的专题片,
2012年
9月
3日
、4日播出后,引起了很大轰劝,观众给电视台发信息,称赞专题片“小风说故事”拍的相当好,事主的事迹十分感人,取得了显著社会效果。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