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二字,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在李秋莲的心里,忠诚就是“为民服务、替党分忧、让党放心”。从事社区工作12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一天,她都在用爱心和汗水诠释着这12个字,她就像一根红烛,燃烧自己,书写忠诚。
十二年如一日真情奉献社区
争当群众贴心人
红旗社区位于铜川市王益区中心地段,总面积0.4平方公里,辖有企事业单位24家,居民5587户16089人,是铜川人口最密集、构成最复杂、治理难度最大的社区之一。
2002年,李秋莲被组织选派到刚刚成立的红旗社区工作,担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组建初期,社区仅有3名工作人员,“窝”在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废弃配电房里办公。面对这样的景象,李秋莲没有灰心丧气。她干的头一件事,就是揣着亲手绘制的表格,挨家挨户走访辖区单位和居民,不厌其烦地询问、记录、核对。几个月下来,她跑遍了社区角角落落,不仅跑破了两双鞋,脚上也磨出了血泡,用最“笨”的办法掌握了辖区单位基本情况及居民住房、收入、就业、子女就学等第一手资料。在走访中,下岗职工生活的艰辛、“三无”老人的孤苦伶仃、各种矛盾的激烈程度不仅让她震撼,也成为她从此难以割舍的牵挂。当时,社区工作一没有概念,二没有现成经验,但李秋莲心里清楚:只有自己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能把自己当亲人,社区工作才会有群众基础。从此,在长达12年的社区工作中,李秋莲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如一团火焰温暖着社区群众的心。
秦三星老人,无儿无女,因病导致膝盖和腿部浮肿,行动不便,来社区办事时拄着拐杖让人搀扶着都无法迈上台阶,李秋莲就搬来凳子坐在院子里给老人办业务。发觉老人还未吃饭,李秋莲就自掏腰包买来豆腐、茄子这类软乎好消化的饭菜做给老人吃。后来,只要一有时间,李秋莲就带去常备药物和老人最爱吃的鸡蛋糕,为老人缝洗被褥、打扫卫生、擦洗身子。她还暗暗记下老人的生日,为老人预定生日蛋糕,当李秋莲点上生日蜡烛为老人祝福时,秦三星老人泪流满面,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好闺女,我没儿没女,今儿是这辈子头回过生日,你就是我的亲闺女!”高某是两劳释放人员,刚回到社区时,情绪低落,性情孤僻,成了社区的潜在不稳定因素。李秋莲得知后,主动找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和支持他重返社会,并为他争取到了负责治安巡逻的公益性岗位。穿上制服以来,高某兢兢业业,表现突出。三年前,四十多岁的高某结婚,李秋莲还专门为他写了婚礼贺词,现在的高某逢人就说,“要是没有李大姐,哪儿还有我的今天,她就是我的亲姐。”
红旗社区人多事杂。自从揽上这“管闲事、受闲气”的活,李秋莲就把心都交给了社区。谁家的水管该修了,谁家的电表坏了,谁和媳妇吵架了……,李秋莲不仅记在本子上,还牢牢装在心里。就这样,她整天跑前忙后,不辞劳苦的奔波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12年来,无论是在汛期抢险救灾的泥水里,还是在帮孤寡老人盖房的工地上,还是在社区老党员的病床前,在为群众办事的路途中……哪里有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李秋莲的身影。她为群众办的好事自己已经记不清了,但社区老百姓说起来却好像总也道不完。
忘我工作打造“红旗模式”
用生命擎起为民服务“一面旗”
2004年5月,因积劳成疾,李秋莲右肾严重萎缩,做了肾脏切除手术。从那时起,单肾工作的她每天晚上回到家,双腿浮肿的几乎抬不起来。随着社区的发展,繁重的工作使她又患上了高血压、慢性肾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近10种慢性疾病。当病痛集中发作时,她脸色惨白,豆大的汗不停地从额头渗出,好几次都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毅然坚持忘我工作,带领支部一班人,不断创新为民服务新路子,用生命擎起为民服务“一面旗”。 2004年她建立了铜川首家社区党员网络化管理制度,2005年建立了铜川市第一个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2006年建成了铜川市首家社区党员服务中心,2007年探索建立了“1168”服务模式,2008年建成了铜川市第一家社区再就业实体,2009年实施为民服务“五大工程”。2010年以来,她紧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机遇,在双脚浮肿连鞋都穿不进去的时候,建成了铜川市第一个“8+X”一站式服务大厅,并建立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开通短信服务平台、网络交流平台,开通了社区QQ群;建立了便民、志愿者、小区代办三类20多个服务站,开展上门服务、代理服务,实现了社区服务“一站通办”。在血压高达180,每天靠大量降压药保证不晕倒的时候,她总结推行以网格化管理、3+3服务、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网格化大联动”党建模式,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创造出了红旗社区10多年来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奇迹,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党建工作模式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原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的高度评价。
今年,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发病,将她折磨的连头都抬不起来的时候,她开办了社区“老年大学”、医务室和“老年小饭桌”,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建立了康复训练室,丰富群众生活,方便了群众就医就餐;建立了群众排练厅、社区书院、文化长廊,推进了和谐、健康、绿色、人文社区建设。在她强忍痛苦,一边挂着吊瓶,一边画着图纸的时候,她组建了社区爱心超市,在网络上聚集正能量,帮助困难群众;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买高清电子显示屏,引入治安监控信号源,建设信息化服务系统,推进智慧红旗建设等等。这些措施,极大方便了群众,使红旗社区各项工作始终走在了全市前列,特别是在社区党建和服务群众方面创造了10多项“铜川第一”,为铜川乃至陕西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赢得了广大群众普遍赞誉和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
“不因官小而不廉,不因事小而不为”
铸就共产党员崇高品格
“不因官小而不廉,不因事小而不为”。这是李秋莲的座右铭。十多年来,她经手的各类资金多达近2000万元,更是有着巨大的诱惑。可是,不论是给群众帮忙,还是社区建设,她都没沾过一分一厘的便宜。相反,为了社区建设,她累计垫资超过12万元,掏空了家底。到社区之前,李秋莲通过自己的打拼曾经在渭南拥有350平方米的房子,过着殷实的生活;现在,李秋莲一家三口仍然挤在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分配的70平米房子中。
前几年,李秋莲的父亲身体每况愈下,她因工作无法脱身,一直没有时间照顾,直至父亲去世,李秋莲都没有完整照顾老人家一天。2009年12月,李秋莲的丈夫被确诊为肝癌时,她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可是,那时社区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她处理。作为妻子,丈夫手术时她没在身边,化疗时她也没在身旁,照顾起居时没有她的身影,痛苦难受时没有她的安慰,当她为社区巷道改造在省城奔走间隙来到病房时,看着丈夫消瘦不堪的身体,听着女儿的抱怨,李秋莲的眼泪直往心里流。她给丈夫承诺说:“这次回去一定请假,陪你治病。”可是回到社区,想想组织上把全市最好的社区交给她,想想对群众的那份承诺,第二天她便一头扎进到新的工作中。直到今天,她对群众的承诺从未食言,唯有对丈夫的那句承诺,却始终没能兑现。
从事社区工作12年来,李秋莲始终将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创新服务促和谐,打造了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整洁、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创造出了在全省具有广泛影响的“红旗模式”,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各级组织对她工作的肯定。近年来,红旗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陕西省“精神文明社区”、促进就业先进社区、优质服务社区等30余项殊荣,成为了全省的样板社区。
奉献世间光与热,燃烧生命写忠诚。这,就是李秋莲,如红烛般的最美基层干部!
李秋莲的先进事迹先后在《陕西日报》等70多家媒体深入报道和转载。2012年11月18日,陕西省委组织部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印发了《关于开展向李秋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担任陕西省委书记期间,在红旗社区调研时高度评价李秋莲:“你是一个优秀党员,做的一点一滴都是为了群众、为了社区百姓,你给党争了光、给政府分了忧,大家都要向你学习。”
她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者”,并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政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三秦巾帼十杰” 、市级“劳模”称号等36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