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委《具体意见》,着力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深化反腐倡廉教育,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增强。我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兴起了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开展“学党章、知荣辱”电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章引向深入。各级各部门大力开展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和“廉洁自律教育月”活动,通过举办反腐倡廉报告会、书画展览等形式,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结合建党85周年,全省举办群众性反腐倡廉歌曲演唱活动4500多场,省直机关举办的“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歌咏比赛,共有3000余名党员干部、100余名厅局级领导干部参加演出。这些活动的积极开展,为全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我省纪检监察系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狠刹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敛钱财、参与赌博等五股歪风,全年共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108人、撤资1458.7万元;对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奖金补贴和公务接待中奢侈浪费等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新成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围绕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全省共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34.6亿元,清欠比例达96.8%,清理偿还拖欠农民工工资3210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减轻学生家长负担13亿元,查处教育乱收费505.1万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总金额13.5亿元,让利于患者总金额1亿元;查处哄抬农资价格、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案件581件、涉及金额1121万元;通过惠农政策落实和专项治理,减轻农民负担11.6亿元。各市和30多个县开通了“行风热线”,在省政府公众信息网、省纪委监察厅“秦风网”开设“陕西省政风行风热线”专栏。建立治理公路“三乱”监督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取消违规道路站点20个。
——严格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23403件次,初核4292件;立案289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009人,涉及市厅级干部10人,县处级干部99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58人;通过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查处的重点案件有:原商洛市委常委、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受贿案,原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柏毅受贿案,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助理巡视员米养素受贿案,原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赵贤哲等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原省高速公路开发公司董事长张永福等受贿案,原省无线电信局局长、党委书记欧阳富强贪污受贿案,原省建设厅村镇处处长曹仲军受贿案等。
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方面,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和关键部位,扎实做好自查自纠、查办案件、建立长效机制等工作。全省主动退款额264.8万多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42件,处理406人,涉及金额4162.5万元。
——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强势推进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委全委会或常委无记名投票表决制进一步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交流等制度得到较好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配套制度逐步完善。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37个省级部门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市级部门预算改革全面启动,省级集中会计核算单位及500个基层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全面推进“乡财乡用县监管”试点工作。建立了工程招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发布制度和档案查询系统,重大工程实行招投标率100%,节约资金9.7亿元;工业用地逐步纳入招标挂牌出让,招标挂牌出让土地296.3公顷、金额35亿元;进入西部产权交易所交易额21.8亿元,增值率10.7%;完成政府采购金额45亿元,节支率10%。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市、区)建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39个省级部门完成了政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政务公开相关制度逐步健全。
——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制度,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6839人,诫勉谈话1364人,8934名领导干部接受任前廉政谈话,23475名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3958名领导干部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对36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处违规使用资金6.7亿元。与此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土地市场秩序、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等专项治理和检查工作,开展执法监察项目425项,查处违法违纪资金855.8万元。参与调查处理各类安全责任事故108起,处理126人。围绕《行政许可法》及《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受理群众投诉790件,促进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规范和行政效能的提高。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