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赋主持并讲话
记者从日前在吉林召开的“中国廉政建设”国际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评审论证会上获悉,“中国廉政建设”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参与课题研究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完善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制度体系、加强行政监察推进依法行政等课题,展开了以总结和运用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研究报告。来自科研院校和相关部委的20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论证。他们普遍认为,课题研究报告质量比较高,理论性、可行性比较强,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促进反腐倡廉工作,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廉政建设”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中国监察部具体组织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旨在总结我国廉政建设的经验,借鉴国外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深入探索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提出对策性的思路和建议。该项目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项目为期3年,包括理论研究、学习考察、业务培训、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监察部副部长、“中国廉政建设”项目主任李玉赋在讲话中指出,各试点研究单位提交的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践,深入地探索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的客观规律,敏锐地反映了相关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初步地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达到了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课题研究报告坚持正确导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课题研究;坚持科学精神,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经验;坚持深入探索,努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理论创新;坚持“为我所用”,研究借鉴国际上廉政建设的有益经验。
李玉赋强调,“中国廉政建设”国际合作项目课题研究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正在稳步推开。课题研究工作,要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解决新问题。要继续把握课题研究的正确导向,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坚持将课题研究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括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能力和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与有效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取得课题研究的新成果。要加快成果转化工作,以理论创新促进制度创新。“中国廉政建设”国际合作项目,面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要继续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项目的实施工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纪委、监察部和11个省(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关负责同志,吉林省委常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党委书记田学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代表,以及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