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平市纪委监委贯彻落实监督首责,日常监督致力于抓早抓小,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精准聚焦,“五招四结合”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不断提升监督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五招”把日常监督做细做实。兴平市纪委监委围绕丰富监督形式,做到:线索研判着眼提前防控,纪委信访室与党风室对收集和查处的举报问题线索分类建账,每季度定期分析、综合研判区域性、行业性问题多发易发部位,今年向17个单位发出主体责任落实提醒函,明确日常监督的重点和要求。社会监督坚持齐抓共管,聚焦日常监督的关注点,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为面向社会监督的窗口,在民主测评、深入走访、征求意见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反馈涉及党员干部普遍性问题5件。部门协作突出重点,今年市纪委调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生态环保和营商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牵头单位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政法、公安、审计、财政、扶贫、国土、环保等部门定期向市纪委共移交涉及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线索28件。专项督查深挖问题,在全市开展了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参与特殊资源经营活动,五个专项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违规公款消费治理等问题专项督查,发现线索 29件。日常管理聚焦“关键少数”,加强对市管干部的重点监管,9月中旬,下发了《市管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办法》,抽调精干力量进行档案整理、录入建档工作,目前已建成200份市管干部个人廉政档案,占市管干部总数的60%,10月底全部建成。
二是“四结合”促日常监督不断深化。围绕凝聚各方合力,坚持:长效监督与重点监督聚力结合,市纪委强化对廉政风险点的重点监督,对问题易发岗位、重要工作及岗位的人员进行重点关注,长效监督中突出重点。近期市纪委监委在拆迁工作中发现阜寨镇田阜村刘某截留群众征地款的重要问题线索,立即安排专案组核查,对当事人采取了留置措施,现已基本查清问题。考核考评结果与日常监督聚力结合,运用市委市政府对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考核考评结果和各级督察发现的问题,重点对工作作风、怠政懒政等不作为、慢作为等9件问题进行了监督问责。近期市纪委监委对乡镇纪委派出监察组、派驻部门纪检监察组的考核考评机制重新制定完善,把日常监督措施、推进成效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提高分值设定。专项督查与日常监督聚力结合,市纪委对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五个领域的专项督查紧抓不懈,发现问题33件;全市各级纪检组织将五个领域的重点整治与日常监督紧密结合,坚持在工作重要阶段和节假日下发廉洁提醒信息1200余条、开展内部检查26次。纪委监委监督与巡察监督聚力结合,巡察监督有力推进,开展常规巡察和全市重点工作专项巡察共3次,发现移交问题40件,市纪委监委及时落实问题查办,安排领导包抓、纪检室直办,促进监督的精准。
三是注重三个效果的同步提升。围绕以锤炼铁军的自我监督,推进监督效果深化提升,组织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学习《陕西省纪委监委加强日常监督工作办法(试行)》,对标对表,不断完善工作部署、强化监督举措。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个人检视问题作为监督的重要环节,提升党员干部自我监督、自我改正的政治和行动自觉,委机关和派驻机构、巡察机构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已统计检视问题16条。全市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3场次,形成震慑警示的政治效果;各类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存量明显下降、增量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全市运用前三种形态处理人数分别比去年下降23.43 %、26.46%、81.25%,当前正在办理2个涉法案件,已取得实质性成果;2019年与2018年同期相比,查处案件数下降41.99%,信访举报线索数量下降19.9%。加强廉政文化宣传和社会温润效果,1个村级廉政文化示范点荣获咸阳市级命名,市纪委投资建成了廉政文化主题公园,社会崇廉尚廉氛围浓厚,监督的综合效果不断深化提升。(兴平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