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民主评议为县域经济发展铺设快车道
打印

    2008年华尔街袭来的特级金融寒流,使地处秦岭腹地的凤县缘矿而兴的经济落入了低谷。许多人因此而担心,凤县经济发展会停滞不前或大幅缩水。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凤县2008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26%,综合实力则由此前的陕西省第31位,跃居第13位。2009年全县又落实工业、农业、旅游、基础设施、房地产等方面招商引资项目75个,合同、协议引资额53.73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2.81亿元。为什么凤县能逆势而上,发展日盛呢?这得益于凤县县委、县政府以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为抓手,打造了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善共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为经济发展铺设了快车道。
   聘选百姓代言人,建造一支敢评善评的队伍
  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让更多的群众参于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来,才能充分体现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中“民主”二字,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怎样才能吸收更多的群众参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呢?为此,县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早在2007年度政风行风综合评议工作结束后,就着手对此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研究。在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县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县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个体商户、企业法人和市民中选聘代表,组建凤县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库。同时指导重点部门、行业聘任各自的政风行风监督员,加强日常监督。并以会代训的方式,对监督员与评议员进行评议培训,使他们不仅会评,而且敢评和善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支由260名政风行风监督员、1000名评议员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评议队伍。县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这支队伍中随机遴选评议员开展随机评议、专项评议和综合评议,从评议互动机制上保证评议员为群众充分代言,使群众参于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成为常态。
   搭建“气象台”,随时收听民主评议 “气象”预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情民意是检验机关政风行风建设的试金石,如果民意通道不通,就找不出政策得不到落实的真正“病因”,提出的“治病”方针也只能是盲人摸象。因此,我们主动通过在“凤县公众信息网”上开通县长电子信箱、网络举报信箱和开设“留言反馈”版块,依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年”,在县、乡两级推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等措施,设立了“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的民主评议 “气象台”,从原汁原味的“网言、民声”中收听政风行风“气象”,从“气象”里分析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问题,及时准确地预测近一段时期内政风行风评议动向。而后根据“预报”有的放矢地开展评议,确保民主评议评到点子上,切中要害。2008年依据民主评议“气象台”预报,凤县行评办和县政法委联合,从评议队伍抽调人员对政法系统开展群众满意度专项问卷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2009年“气象台”拉响了警风“橙色预警”,县行评办又及时和公安局联合开展了为期30天的“万人评警”活动,并一改往年评议只评机关不评个人的做法,将评议利剑直接剑指干警个人,使被评干警不敢再“藐责”。两起针对性很强的民主评议“飓风”,入户走访9000多人次,召开测评会67场次、座谈会83场次,发放评议表12000份,共收集意见建议157条,80个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参与评议的群众达13000多人。这种社会化、大众化的评议,激发了群众监督的活力,带来了政法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蓬勃生机。
   坚持开办行风热线,开辟群众即时监督渠道
  从2005年起,我们就积极探索将分散的群众监督集中起来的路子,与市广播电台联合开办行风热线节目。2009年又根据“市级行风热线电话”异常繁忙的实际,为进一步满足群众拨打热线的愿望,将行风热线栏目向下延伸,与县电视台联合开办了县级行风热线节目。至今已开办市、县两级行风热线节目6期,先后组织县政府部门、行业的28位“一把手”上线接听热线,即时受理群众热线投诉21个,当即在热线上解决答复涉及教育、医疗、物价、劳保、就业、运管、拆迁等方面问题21个。并由县纠风办联合新闻媒体,跟踪回访、报道办理实效。热线电话里群众连珠炮般的发问,往往使在热线嘉宾不经意间额头和手心里直冒汗珠。行风热线节目产生的“一人上线、万人瞩目;一人投诉、万人监督”的“热效应”,不仅增强了上线部门、行业抓政风行风建设如履薄冰的责任感,也给尚未上线部门、行业增加了提速提质政风行风建设的紧迫意识,掀起一场比拼赶超的“强劲风暴”。目前,全县行政机关及双管单位的满意度由2002年的61.5%提升到现在的97.6%。县电力局、国税局等五个部门和行业在全省政风行风问卷测评中连续四年名列前三名。
   建立励先惩后机制,增强民主评议惩诫力
  民主评议如果离开了严格的奖惩,要想提升评议只能“劳而无功,疲而无效”。因此我县以重视评议结果的应用来增强评议的刚性。县行评办制定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制度》,明确了评议结果公布和运用程序。将评议结果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经县委、县政府审议后发文进行通报。对评议结果位居前三名的,评定为“年度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以县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对评议结果位居后三名的,不仅对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还对单位负责人或班子成员进行警示训诫谈话。连续两年评议结果位居后三名的,对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其负责人或班子成员进行责令纠错,同时将其列为下年度重点评议对象;连续三年测评位居后末位的,对其部门主要领导就地免职或调离,双管单位的主要领导由县委建议其上级部门免职或调离,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布。通过公开评议结果,使部门、行业增强了荣誉感;通过对评议结果的严格奖惩,来让群众感受民主评议的公信力、执行力,增强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两年来,先后有40个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先进)单位受到表彰奖励。有18个议评结果位居后三名的单位被通报批评,其主要责人被实施警示训诫,有2个单位年终评先一票否决。
   完善公平公正评议机制,确保评议结果真实可信
   评议结果真实可信是提升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关键。我县在建立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库的基础上,搭建三个评议机制,破解参评单位搞“小动作”、“拉选票”难题,将政风行风评议“短期行为”变成“长期行为”,让各参评单位由“ 我被评转向我要评”,使民主评议工作常评常新,焕发生机。1、搭建多元评价机制,提高评议结果的准确性。评议指标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影响着评议结果。我县从2007年起就将履行职责情况、队伍管理情况、为民服务情况三大块评议指标的概念由抽象变为具体化。即: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予以解决;是否存在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方面的问题;是否存在与民争利、欺压百姓等问题以及是否“零距离”指导、“零关系”办理、“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入驻等做为评议的具体指标,使评议指标界定准确、简单明了,在测评实施中可操作性大大增强。2009又将机关纪律作风、机关形象、机关学风纳入评议指标里,使评议指标更准确、更全面、更合理,杜绝因指标概念抽象、界定模糊,使评议代表以个人好恶、感情近疏作为评议标准来进行评议。2、搭建多种方式的测评,减少人为因素。为了防止政风行风参评人员受外界干扰,我县采取随机从评议代表库中遴选评议代表,以即时入户问卷、信函问卷、路遇问卷、集市问卷、会议问卷、请办事群众现场填写问卷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由于评议代表是临时遴选的,评议是即时开展的,从源头上杜绝了参评单位拉拢评议代表现象的发生,减少人为因素,使评议结果更趋公正。3、建立即时评议机制,力戒“一评定乾坤”。为了促使参评单位经常保持压力,克服评议短期行为,我县始终将民主评议工作贯穿全年,针对民主评议 “气象台”预报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随地、随事进行评议。同时将评议结果以一定比例的分值计入对部门行业年度政风行风综合评分中,对年终评议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改变了以往“一评定乾坤”的局面。不仅促进了参评单位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纠正了参评单位在评议中重形式轻过程、重结果轻整改的弊端。仅2009年,我县从评议代表库中随机遴选代表,开展了机关纪律作风、机关形象、机关学风、政风行风三项即时评议。先后召开集中民主评议大会38场,召开评议代表会52场,参加人员评议达748人次,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表2.2万余份,征求意见建议236条,直接评议科、站长248人,解决了因院务、校务、站务、所务公开不到位和城市拆迁、供热服务、收费罚款等方面问题 176个。有56个部门的227人名干部职工因工作散慢被通报批评和公开曝光,51名工作人员在受到通报批评的同时,被处以每人200元的罚款,对71名干部实施了警示训诫。全方位、广覆盖的即时民主评议,将广大干部从“懒”、“散”、“稳”、“慢”、“守”、“旧”、“怕”的桎梏中“解救”出来,从而打造一支了“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善共事、干成事”的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建立了一个反应敏捷、效率一流政府服务体系,使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文章来源:凤县纪委


上一条: 宝鸡廉政文化岁末巨献
下一条: 凤县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