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量化了“一把手”末位表态的具体范围。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扶风县《关于建立和完善重要问题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集体决策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的实施意见》,围绕乡科级“一把手”抓发展、保稳定、带队伍3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对重要问题、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的具体范围进行了细化。重要问题涉及8个方面具体内容,主要是执行上级政策、本地区的长远规划、人民生活、重大活动、人民生产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本单位的具体事项。重大项目涉及7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投资50万元以上的招商项目、向上争取50万元的基础建设、办公设施、国有改制、集体资产的拍卖抵押、大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本单位发展有影响的项目。大额度资金涉及4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除工资外在1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资金的使用、单位的预算和决算、群众关注的资金。
二是规范了“一把手”末位表态具体程序。一是坚持集体决策,“一把手”末位表态。进一步修订完善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作出五个一(一商议、一调查、一通知、一发言、一表态)的具体程序。 “一商议”是指集体决策前分管单位和股室提出意向,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进行商议。“一调查”是指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进行商议后,主办人员再次深入调查。“一通知”是指召开会议前两天通知与会人员调查情况。“一发言”是指与会的成员对调查情况经过两天的思考,在会上予以发言。“一表态”是指与会班子成员发言完,“一把手”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搞临时动议,进行末位表态发言。
三是严格了“一把手”末位表态的具体纪律。一是严明政治纪律。县上把“一把手”末位表态作为党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每年全面检查一次,检查结果作为一把手廉政鉴定的重要依据,并计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为县委调整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奖惩干部提供依据。对违反纪律的单位和个人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进行警示训诫谈话。
四是强化了“一把手”末位表态的具体效果。2008年6月县委主要领导调整以来,县委常委会在讨论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时,都严格落实了“一把手”末位表态制。
在重要人事任免方面,对县政府办主任、财政局长、教育局长、农业局长等部门正职的人事调整,县委都按照“大会推荐、会议圈选、竞职演讲、差额票决”四个环节,进行公推竞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了“一把手”末位表态制。一是大会推荐。召开有全体县级领导、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和老干部代表近200人参加的民主推荐大会,将符合条件人员名册提交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推荐,根据得票情况,确定前四名人选进入下一环节,实现“多选四”。二是会议圈选。对大会推荐的四名人选,按照得票多少排序,当会提交大会进行第二轮推荐圈选,确定两名人选进入下一环节,实现“四选二”。三是竞职演讲。向大会确定的两名人选发出通知,安排其到拟任职部门开展为期3天的调研,从对岗位认识、自身优势、任职设想等方面撰写竞职演讲稿。演讲时,组织县委常委、乡镇部门主要领导、纪委委员、老干部代表和拟任职部门下属单位领导旁听,电视台全程摄像,当场点评。四是差额票决。竞职演讲结束后,当会召开县委常委会,先由县委组织部介绍票决对象情况(包括个人简历、履职情况、考核等次和民意测评)、宣读差额票决办法(草案),经常委讨论通过之后,进行差额票决。现场设置票箱、督票人、计票人,除县委书记以外的县委各常委进行无记名投票,当场拆封票箱计票、唱票,得票多者当选。(差额票决办法规定,如若两名候选人得票结果相同,县委“一把手”最后投票,得票多者当选。)采用这种方式,全县已先后选拔产生27名县级部门正职人选,均由除县委书记以外的县委各常委无记名投票产生,县委书记未进行最后投票。
文章来源:扶风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