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促发展
宝鸡市2009年纪检监察工作回眸
打印


  
  刚刚过去的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宝鸡市上下牢牢树立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加快发展的工作理念,鼓足干劲、奋发进取,续写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在全市加快发展的热潮中,宝鸡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最大程度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降低腐败发生率、最大幅度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全市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保驾护航服务经济发展
  去年既是宝鸡市经济形势最为复杂严峻的一年,又是全市发展历史上一系列“扩内需、促发展、保稳定”政策出台最为紧密、各项工作开展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认真开展行政监察工作,为保畅通、促落实提供了有力保证。
  ——项目建设是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为了让“火车头”既能跑得快又不翻车,纪检监察机关对新增投资项目运行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并对中省检查组发现的问题项目和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项目,逐一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同时,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建设市场廉洁守法准入制度、建设工程廉洁守法合同制度、工程项目责任追究五项制度,实行市、市直部门、县区、项目单位四级负责,全过程、多层次的监督,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
  ——大力开展执法监察工作。认真开展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 2008年以来涉及工程建设领域方面的 97起投诉举报重新进行了排查,立案查处 4起。加强对节能减排、土地、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情况和城市拆迁、中小学校校舍安全等工作的执法监察,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了实处。
  ——狠抓效能建设。紧紧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敦仁堡拆迁改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等重点工作开展效能监察,制定效能督查办法,抽调专人深入现场督促检查。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民中心等 4个市级效能监察工作联系点和 120户企业效能监测点,构建了效能建设的立体网络。对宝钛工业园、陕汽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效能督办,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由 54项增加到 138项,进一步方便了群众。
制度创新筑牢反腐防线
  去年,市纪委开展实施的反腐倡廉建设“ 5+2”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并受到广泛好评。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宝鸡在制度创新上立意高远,很有特色。”
  制度创新是从源头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根本途径。去年,省纪委在全省开展了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年活动。市纪委对此高度重视,全面推行省上“党政主要领导向上一级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等五项制度的同时,试行了“一把手”末位表态和廉政风险防范两项制度,在创新党内监督方式、有效防范腐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此,市纪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一项制度、一个配套方案、一套运作模式、一名领导主抓、一个科室负责、一批典型推动的工作机制,并先后出台了 7个具体配套文件,为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一年来,“ 5+2”制度深入推进,成效明显。
  市纪委把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贯穿到述廉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把触角向市级部门、基层站所、国有企业拓展延伸,扩大群众参与面,使领导干部带头履职尽责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全市 12个县区有 501个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迈上新台阶。渭滨区的 75个村民监督委员会先后对 244个村级重大事项进行了监督,提出意见建议 261条,其中大多数被采纳,较好地发挥了干群关系“连心桥”、村务决策“防火墙”、农村经济“助推器”的作用。在实施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中,我市建立起了“一个平台接访、多个部门承办、纪委督促检查”的工作机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全年解决信访问题 426件,协调其他部门解决问题 868件。
  针对一些班子主要领导权力过分集中、民主监督不到位、“一把手”违纪问题频发的突出问题,市纪委在 12个县区和 34个市级部门推行了“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班子成员在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时,主要负责人不对议题事先定调,不作引导性发言,并在其他人发言完后最后陈述自己的意见。末位表态制度,保障了班子成员的民主权利,强化了对决策权的监督制约,提高了决策质量和效率。陇县牙科乡在辖区道路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一民主决策程序,班子成员工作的积极性高涨,短短一周时间完成了工作任务。乡长撒军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是‘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现在是人人出力,班子是‘和谐动车组’。”
  近年来,一些行业和部门重点岗位屡屡发生问题,而且屡纠屡犯。为破解这一顽疾,市纪委在 21个市级部门和县区 76个单位开展了廉政风险防范试点,通过公职人员查找风险点、机关单位完善风险防范措施、纪检机关建立动态监控约束机制三个举措,缩小了权力运行自由空间,推动监督工作向精细管理、全员参与、机制约束转变。
  与此同时,各县区、各部门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行了公开审理助辩、跨区域协作办案、案件协审等制度,树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制度创新示范典型,形成了富有成效的制度创新成果,带动了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机制制度的创新发展。
心系群众解决突出问题
    “会议文件繁多、干部作风飘浮、行业风气不正”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09年春节刚一收假,一场以“责任、实干、创新”为主题的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就在全市拉开帷幕。各级、各部门纷纷结合工作实际主动给自己“挑刺”,并认真进行整改。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深入农村、企业和社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成为机关干部的新风尚。
  2009年,市纪检监察机关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执纪为民,加大治理力度,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用实际行动为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为百姓撑腰。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食品药品安全、涉农收费、医药购销等问题,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问题,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为促进政风行风的不断好转,组织开展了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及万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请人民群众当裁判员为政风行风评优劣,为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打分数,活动引起强烈反响,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惩治腐败、弘扬清风正气,是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最为热切的期盼。市纪检监察机关高举反腐利剑,着力构建对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并对群众的信访举报一一认真调查核对,全年共立案 28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08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251万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正确运用党的政策和纪律,为党员干部伸张正义、主持公道,通过信访调查核实为 90名干部澄清了事实,有效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政机关铺张浪费是群众最为厌恶的事情。中办、国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下发后,我市及时制订了实施意见,市纪委督促财政部门按规定比例削减了各部门接待费用、公务车辆费用、会议费用和电费、水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以保证更多的财力能投向项目建设和民生支出。据统计,去年一年,全市党政机关压缩公款出国境支出、公务接待费用支出等超过 3000多万元。 

文章来源:宝鸡市纪委


上一条: 凤县纪委监察局集中学习讨论中、省纪委全委会精神
下一条: 宝鸡市召开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培训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