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千阳县探索“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纪实
打印

前不久,宝鸡市千阳县城关镇千川村六组组长景林让需要采购一些笔记本、中性笔、胶水等办公用品。他把这些物品列成清单,向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进行了申报,经同意后才去商店购买。回来后,他还要经过进一步审核,确保没有任何问题才算“过关”。不仅如此,月底还要向群众进行账务公开。“过去,村里或者组上买个扫帚、铁锨等工具,开个收据就能报,现在要正式发票,这一笔钱为啥花、怎么花,大家都要清清楚楚。”景林让说。

农村“小微权力”,是直接关系基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权力,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关键点。比如,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村民宅基地审批、困难补助申请等,每一样都是群众最关心的。千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丽说:“这些权力的行使,如果没有明确的‘边界’和运行‘规则’,就会留下徇私的口子,导致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更加突出。”今年以来,千阳县按照宝鸡市纪委的部署和安排,大胆探索,从制度入手,从薄弱环节发力,通过给村干部的“小微权力”设置固定的、明确的“路线图”,真正把权力晒在了“阳光”之下,装进了制度的“笼子”,有效遏制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干部“看图做事” 群众“看图监督”

在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村上以“流程图”的形式,详细列出了村干部的11大类共33条主要权力,大到招标管理、财务开支、集体资产处置、农村宅基地审批,小到户籍迁移、低保五保申请等,一目了然。在城关镇千川村,村上把“清单”制成了图表,对群众关心的大病救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审批等事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确保群众能看得懂、会监督。在张家塬镇柳家塬村,权力清单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大幅精简操作环节,除了村庄规划等重大事项,其他的流程都控制在五步左右,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办事效率。在权力清单上,要准备哪些材料、有什么程序、多长时间能够办结,都写得明明白白。

今年,千阳县纪委经过认真调研,征求意见,拟定措施,几易其稿,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机制的意见》。按照意见,在全县28个党建规范化示范点村推行“小微权力”清单运行机制,通过一系列“清权”“晒权”“用权”“督权”环节,对村干部手中的权力界限、决策程序、办事流程和办结时限等问题进行了规范,梳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事项40项,其中村级集体管理事项18项,便民服务事项15项,其他事项7项,让镇村组干部明确了哪些事项可为、哪些事项不可为以及怎么为,使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具体更明确更有操作性。

千阳县纪委常委、县监察局副局长赵伟民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清单是一把‘双刃剑’,除了制约和监督作用,也是对村干部的一种保护。村里的一些工程,从设计、预算、招标、管理等,每个环节都有标准,老百姓也不会拿暗箱操作来质疑村干部,大家开展工作底气就更足了。”“三十多条清单,就是三十多张说明书,让我们村干部的所有工作都放在了老百姓的眼皮底下,房子怎么批、资金怎么用、党员怎么评,全程公开透明。”千川村党支部书记蒲让科说。

为了让制度深入人心,千阳县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学习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小微权力”清单内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提前打“预防针”。同时,以宣传栏、电子屏、展板等多种载体公开权力清单内容、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对群众不清楚、不了解的事项及时指导、解答,使群众清晰明了所办事项的具体步骤,让群众明白自己的事“去哪里办、怎么办”。

权力“照单操作” 不容“暗箱操作”

农村危房改造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安居梦”的一大惠民工程,但这项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久前,闫家村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严格按照“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操作。但是,一些村民把电话打到村上,说村民王某已经享受过一次补贴,现在应该取消。村干部在以往的档案中仔细查看,核实了问题,于是把王某的资格予以取消,并给广大村民进行了说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推行“小微权力”公开运作,是打造村务阳光工程的有力抓手。目前,千阳县已初步完成村民代表会议、两委联席会议、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其他干部职责权限的界定,所有重大事项都通过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五议”决策法,确保了权力的公开透明,有效防止了“一言堂”。

南寨镇党委副书记王志刚说:“有了‘小微权力’清单,既让群众得个明白,又让干部落个清白,是基层反腐倡廉的一个有力抓手。”不久前,闫家村村民张某向南寨镇纪委反映说,他们村的村务不公开,老百姓没有知情权。收到举报后,镇纪委组成了调查组,深入村组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位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属实。他之所以会举报,是因为一些个人恩怨。南寨镇纪委书记说:“在基层,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我们对于每一件举报都要认真调查,一方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违纪者,另一方面也要极力保护我们的好干部。”

在千川村,经过村民小组审核后,23户群众申请庄基地的资料被送到了村上。村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和村监委会共同研究、共同评议,经过认真细致地工作,辨别了“真伪”,最终取掉了8户不具备资格、不符合政策的农户,让群众心服口服。千川村村委会主任景军强说:“规范‘小微权力’不但革除了权力运行中的一些弊端,更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千川村五组贫困户张国军不用“走后门”,直接把自己的情况摆出来,得到核实后,就申请到了庄基地。

“小微权力”有了清单,监督必不可少。千阳县整合各方面监督力量,建立三级监督体系,县纪委也把镇党委、镇纪委落实这项工作的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推动不力、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有力地推动了“两个责任”的落实。

千阳县实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机制之后,纠正违规办理村务16件次,责任追究村干部22人次,进一步规范了村级权力,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县纪委党风政风室主任张兰说:“‘权力清单’像交通规则一样明了,村干部的权力被约束在一定的空间里,很难再走暗箱操作的老路、谋取私利的歪路了。”

经常“黑脸谈话” 让其“红脸出汗”

今年,张家塬镇柳家塬村百余亩土地在公开竞价承包中,村支部书记的亲属走“后门”,想和村委会协商,取得这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镇党委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对村主任进行了提醒谈话,对问题进行了纠正,使土地承包按照公告的竞价程序得以顺利进行。最后,报名参与竞价的人员公平公正地取得了承包经营权,防止了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失。

柳家塬村村委会主任杨明玺事后欣慰地说:“幸亏镇上及时提醒谈话制止,要不然我就要犯大错了。”今年,张家塬镇实行提醒谈话以来,对镇党委两名联点领导因所分管村事务工作不力,实行责任倒查,进行了诫勉谈话。

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运行过程中,千阳县纪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镇村党组织主体责任靠得不实,村级干部对责任清单不重视,村级党员轻处分、警示作用不明显,镇村干部责任倒查不力等,这些情况致使“小微权力”清单机制在实施中大打折扣。

为此,千阳县纪委积极探索“小微权力”运行提醒谈话倒查问责的新模式。事前实行普遍提醒谈话制度,事中实施专项提醒谈话制度,事后实行纠错提醒谈话制度,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也为“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找到了突破口,使“小微权力”戴上了“金箍”,让镇村干部不敢和不能“任性而为”。

今年,有一个国道改建项目经过城关镇千川村,涉及千川村四组和五组的资金补偿问题。补偿金到位后,镇纪委原书记邓宝丽就找村党支部书记蒲让科谈话,告诫他们务必履行好责任,全面监督资金的发放,防止“雁过拔毛”。接下来,蒲让科又找到四组和五组的两名组长进行了面对面提醒谈话,提醒他们一定要遵守党纪党规和法规,不踩“红线”。最后,这笔资金按标准进行了兑付,村民感到十分满意。今年以来,千阳县28个“小微权力”清单机制试点村,发现和查处党员干部违纪问题3件次,同比下降了50%,提醒谈话29人次,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更加牢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日益紧密。


上一条:太白:廉政教育“堤坝”唱响廉政“紧箍咒”
下一条:扶风县通过约谈用好用活第一种形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