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蝇贪”惩“微腐”
——王益区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打印

去年以来,王益区纪委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加大纪律审查力度,深入开展查“蝇贪”惩“微腐”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015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各类信访件38件,初核违纪线索60件,初核率157.8%。立案44件,开除党籍3人,留党察看3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严重警告14人,党内警告12人,行政记过4人,行政警告6人,共挽回经济损失22.44万元,收缴违纪资金19.13万元。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办案重点。在纪律审查对象上,紧紧盯住“三类人”,即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在纪律审查重点上,重点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抢占掠夺、吃拿卡要、低保办理、惠农补贴、贪污挪用等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以查办案件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2015年,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共立案39件,结案36件,处分36人,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9人,有效遏制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和“微腐”行为。

拓宽案源渠道,加强交流协作。充分发挥区反腐败领导小组作用,健全案件线索交流共享机制,加强与公、检、法、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协作配合、案件移送、协作办案、案件反馈等工作制度,对重要案件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实现信息互通、线索互送、资源共享。并做好党风政风监督、执法效能监督、专项治理工作的线索移送和信息互通,畅通内部发现线索的移送渠道。去年共排查出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48个、违反八项规定问题线索12个。

加强线索处置,逐级分类管理。加强“民情直通车”信息收集、线索处置,对群众举报可查性强的案件要快查快结,及时回应群众。通过开展80余次“基层问症”活动,搜集群众举报信件14件,初核9件,立案5件,结案3件,处分3人。按照红黄蓝案件线索分类方式,凡信必核,凡件必查,实行案件线索排查统一分析研究制度,严格案件线索管理和处置办法,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和了结五类处置标准进行处置,做好线索清理、处置和上报工作,确保线索不瞒、不漏、不丢。

落实“三个责任”,提高办案质量。在每个案件调查启动前,确定一名常委带队负责,与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有案件承办任务的各科室,签订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责任书,明确办案责任,即案前定责、案中查责、案后验责。根据全区实际和办案需要,将原有2个办案协作区优化调整为3个,明确了指导领导和联系科室,进一步完善了办案工作职责和办理程序,提高了办案协作区查办案件的可操作性和办案质量,2015年办案协作区共初核案件4件,转立案3件,结案3件,正在初核1件。


上一条:王益区围绕“三个主题”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谋篇布局
下一条:铜川市纪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