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颁布以来,铜川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惩防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化责任,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目前,全市牵头的86项任务已全面完成并持续开展,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惩防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夯实领导责任。始终把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主线,纳入市委的总体工作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推进。市委常委会、市委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对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一岗双责”,落实“五个一”要求,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指导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是分解落实任务。将目标任务分解为7大项86小项,落实到市级各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并把惩防体系建设与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由市委主要领导与各区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夯实各级责任,提出具体要求。各级各部门也紧密联系实际,对反腐倡廉任务进行再分解、再部署、再落实,确保了反腐倡廉工作层层落实。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市委、市纪委把惩防体系建设的督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通过专项督查、综合检查、交叉检查等形式,深入区县、部门,对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检查,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32个市级惩防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和4个区县任务进展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落实。
四是健全落实机制。在全市建立四项工作制度,形成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将《工作规划》联系点与党建联系点、党风建设联系点等结合起来,市委领导、市纪委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区县、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协调指导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完善情况报告制度。各区县、各牵头部门每年定期上报惩防体系建设任务落实情况,实行目标任务动态管理。落实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召开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掌握工作动态,研究具体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工作推进、牵头任务落实”等4个台账,对账销号管理,督促任务落实,实现了惩防体系整体工作、牵头工作的协调开展。
二、坚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监督检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先后对2010年以来全市实施的中、省科技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资金1.7亿元,纠正存在问题54个。开展了污染减排专项检查、危险废弃物专项检查活动,处理问题120件,关闭3家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对2012年转型十大项目和民生十大工程进行集中摸排,开展专项督查53次,纠正和整改问题59个,责任追究24人,警示训诫23人。深入开展“抓落实、促发展”专项督查活动,先后组织对重大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西铜高速第二通道出口非法建设拆除、四创顽疾整治、环境污染治理、药王节环境保障、乡镇基层站所和窗口服务单位工作纪律、工作作风情况等问题开展专项督查13次,发现问题39个,召开督查事项交办会3次,座谈会2次,解决问题28个。
二是注重作风建设,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在全市创新开展了以“三进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党员干部驻村入户,帮助和指导农民脱贫致富,一对一包抓全市最困难的群众。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制定了市委常委下基层联系群众调研解决问题的《通知》和市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意见》,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执行。在全市倡导“5+2”、“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所有行政职能部门都明确工作办结时限,以作风的大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提速。在全市开展“庸懒散”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有效地改变了工作落实不积极、不扎实的现象。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三公经费”使用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督促市级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认真执行财务联签会审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制度覆盖面。
三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提高。举办廉政教育辅导报告会180场次,1950多名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利用惠家沟等四个廉政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执政为民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专项教育活动30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11000余名。举办“十七大以来陕西省反腐倡廉建设成果展铜川巡展”活动,9600余名干部群众观看了展览。组织了大型秦腔剧《太尉杨震》和话剧《两万五》、《命断赣江》等演出活动,全市2500余名干部观看了演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25人次,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
四是深化专项治理,破解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2011年全市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摸排,对摸排出的125个项目建立台帐及排查表,对2011年以来新开工、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项目在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代理等问题逐一排查,发现问题33个。深化庆典、研讨会、论坛、博览会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完善了相关审批制度。开展了公路“三乱”问题专项巡查活动,对违规执法的4名警务人员进行了处理。深入开展纠风巡查,开展巡查20余次,查处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案件16起,查处相关责任人员20人。
五是强化案件查办,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持“实事求是、有案必查”的原则,积极稳妥、依法依纪查办案件,纯洁党员干部队伍,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五年来,全市共受理信访举报1468件(次),初核552件,立案170件,结案152件,处分186人,挽回经济损失123.48万元。
三、健全完善机制,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一是明确责任,建立包抓机制。成立了由市纪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由市纪委3名副书记牵头,5名常委协助,9个室抓落实的“包区县、包部门、包制度”的“三包”工作机制,定期由纪委常委带队,深入包抓单位、基层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制度推进情况,发现工作亮点、查找存在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市纪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分层次、有步骤的推进制度落实。同时,强化督查,严格制度考评,采取点与面、明察与暗访、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看、问、听、纠”等形式,重点检查制度推进情况、整改情况和创新情况,及时纠正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抓住关键,推进制度深化提升。全市543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监委会并按期换届,实现了全覆盖,村监委会成员补贴已纳入财政预算并兑现到位。在全市41个乡镇建立办案协作区13个,组建了130余人的办案人才库,制定办案人员管理制度、考评鉴定制度等10余项。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不断深化,接访群众1634人次,受理问题902件,调查处理872件。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强力推进,各单位编制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手册》,做到了全覆盖和动态监控。同时,对行政审批中容易滋生腐败的廉政风险点进行梳理和程序设置,统一纳入便民服务电子动态监控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过程中的职权滥用与违法行为的发生。在全市38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38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药品“三统一”制度。基层便民服务制度稳步推进,市级便民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公共资源交易软件正在对接和调试。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积极向区县部门延伸,已改建机关灶18个。向重大建设项目派驻监察组制度扎实有效,市、区县两级共派出监督检查组39个,派驻项目101个,督促项目单位建立完善配套制度123项。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先后推行了民主决策责任倒查、财务公开联签会审、惩防体系台账管理、绩效管理、纠风巡查、重点岗位干部廉政培训、区县案件市协审等7项创新制度,多项制度的做法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并在全省制度创新大会交流经验。其它反腐倡廉各项制度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工作实现了常态化。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把反腐倡廉制度宣传作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业务培训,使党员干部熟知制度内容,切实增强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利用纪检监察网站、信息、宣传牌、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制度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扩大制度的覆盖面和知晓率,为落实制度创造了良好氛围。人民网、秦风网、党建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对我市制度建设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汇编了《铜川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果集锦》,对我市近几年来制度建设的成果分项反映、集中汇集、全面展示,使大家执行制度有依据、推进制度有典型、深化制度有方向,有力地促进了制度建设的规范化。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在中央即将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贯彻落实中,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积极构建具有铜川特色的惩防体系,为全市提速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