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铜川市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进一步强化两个责任,加快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中心任务,强化执纪监督问责,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紧扣“三转”,优化内设机构
2014年,全市各级检察机关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三个转变”步伐,聚焦主业主责,强化执纪监督。
市纪委紧扣“三转”,将党风室、纠风室合并为党风政风监督室,新设立干部管理与警示训诫室、第三纪检监察室,明晰了内设机构的工作职责,减少了职能交叉,切实增强了监督的力度。进一步调整理顺议事协调机构,对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清理,在原保留的72个议事协调机构中,保留或继续参与的仅为13个,议事协调机构减少了81.9%,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了主责部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深化体制改革,“两个责任”得到全面落实
围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这一主线,在年初市纪委四次全会上对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逐级签订了责任书。制定下发了《全市反腐倡廉责任分工》,将全年任务分解细化为6大项53小项,落实到12名市级领导、50多个牵头单位、承办部门。同时,制定了《铜川市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规划〉实施细则》,建立了市纪委常委定期联系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市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14次,专门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2次,召开落实“两个责任”座谈会,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对7期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市纪委开展的“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干部职工父母配偶子女‘吃低保’专项报告、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清理整顿”三个专项整治活动成为了夯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生动实践和特色工作。成立了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明确了2014年改革工作要点,并将改革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全面加强纪检监察派出派驻机构管理,市纪委派出派驻机构现任的33名纪检组长,18名专职监察室主任均做到了专职专责。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考核工作办法,制定《铜川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对各级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了全面检查考核,量化赋分,科学考评,有力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过去的一年,铜川市持续开展了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不断加大查处曝光力度,促使转作风的“螺丝”越拧越紧,有力促进了八项规定反“四风”的深入落实。
制定了铜川市贯彻中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具体办法,修订完善《铜川市因公出国(境)手续办理程序》,出台了市级机关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六个公务支出管理办法,建立了常态化的作风建设长效巡查机制。较上一年相比,全市各类会议减少16.7%,文件压缩38.8%,“三公”经费下降23.72%,清理、调剂办公用房8393平米,公开拍卖超标车24辆。紧扣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违反工作纪律等突出问题,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开展专项检查24次,日常性检查46次,发现问题42个,立案查处16件,处分16人。在全市部署开展五个涉及27项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整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
坚持“零容忍”,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突出“四个重点”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309件次,初核435件,立案113件,结案100件,处分111人,涉案县处级干部6人,乡科级干部31人,初核、立案同比增长105.2%、73.8%,挽回经济损失113万元,移送司法机关3人,办案增幅排全省前列。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开展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核查处理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线索97件,立案23件,处分23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件5起。开展案源线索排查工作,清理市管领导干部问题线索25件。加强与执法部门案件线索移送工作,完善同司法、审计等机关案件线索移送办理和联合办案机制。强化案件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制订了《查办案件工作年度考评办法(试行)》,出台了安全文明办案“六项”制度,编印了《铜川市纪检监察干部查办案件实用手册》,建立了办案人才库,全面推行办案安全精细化监督管理新模式。
严格教育监督,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2014年,铜川市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执政为民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专项教育活动130场次,受教育6500人次。抓好重点岗位教育,对120名重点岗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知识培训。举行“廉政文化三秦行”铜川巡演活动5场次,受教育3800人次。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200名拟提拔领导干部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结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报告制度,96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如实报告个人及家庭成员就业、兼职、家庭年收入、住房等情况。执行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报告45人次。强化线索的分析研判,突出训诫重点,全年警示训诫65人。
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
去年,铜川市全面推行包区县、包部门、包制度“三包”工作机制,推动反腐倡廉制度深化提升。城镇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信访民情直通车等3项制度稳步推进。建立居民监督委员会64个,占全市社区总数70个的91.4%。通过第三方语音外呼和市便民服务中心网络平台完成对67个部门行业的民主测评工作,对各行业测评结果靠后的三个单位进行了通报。开通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网络举报专区和信访举报电子邮箱,开展巡访58次,受理问题15件(次)。村民监督委员会、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等制度实施效果进一步显现,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乡镇办案协作区等制度常态化运行。在全市便民服务中心推行行政审批全程电子监察制度,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继续深化党政“一把手”向纪委全委会述廉述责制度,推行以巡视方式改进述前“访廉”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提高述廉效果。针对市级派出派驻机构办案力量不足,自办案件少的现状,在市级派出派驻机构推行办案协作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