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铜川市纪委认真履行监督责任,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弛而不息纠正“四风”,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
实现区县纪委内设机构和派驻机构融合式改革全覆盖。市纪委监察局、市编办联合出台《铜川市区县纪委内设机构派驻机构融合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制定《纪委内设机构派驻机构融合式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纪委内设机构、派驻机构职数,批复纪委内设机构“三定”等。目前,全市融合式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如,耀州区纪委(监察局)行政编制67名,共设内设机构16个,纪委(监察局)10个纪检监察室(纪检组)主任(组长)全部配备到位。王益区纪委(监察局)行政编制47名,共设内设机构12个,纪委(监察局)6个纪检监察室(纪检组)主任(组长)全部配备到位。印台区纪委(监察局)行政编制47名,共设内设机构12个,纪委(监察局)6个纪检监察室(纪检组)配备主任(组长)到位。宜君县纪委(监察局)行政编制47名,共设内设机构12个,已将44个部门划分4个纪检组,明确职责分工,分别派驻机关工委、林业、住建、卫计四个部门开展执纪监督工作。
推行市直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办案协作区制度。按照归口管理、优势互补、整合力量的原则,将市纪委5个纪检监察室负责联系的39个市直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划分为5个办案协作区,建立130余人的办案人才库。出台《铜川市市直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办案协作区实施办法(试行)》,对协作区的划分、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程序运行进行明确规定。制定《办案协作区工作流程图》《办案协作区一览表》《协作办案审批表》,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上级交办或重大、复杂案件,启动市直部门协作区办案,重点查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去年以来启动办案协作区4个,查办案件6件,如,组织查处了印台区红土镇赵家塔村支书吴保喜,为他人套取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2万元,收取好处240元等问题;指导查处了市规划局规划管理科长张海燕公款旅游问题;联合农林水等市直部门对高坪村主任宋佑民套取国家修路专项资金3.5万元等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
制作拍摄党风廉政教育微电影。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在全市广泛征集廉政微电影素材,选取我市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以及近年来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完成了《坑》《小巷总理》《代价》《乡村蛀虫》《惊变》等五部微电影剧本和10条廉政公益广告的拍摄制作,11月3日举行了微电影首映仪式,同时在铜川电视台1套、铜川党建网、铜川远程教育网进行展播。组织全市党政机关干部集中收看,各区县也集中安排收看,受众达20余万人。这是铜川首次尝试将廉政素材通过微电影宣传方式展示给观众,是由市机关干部自导自演、摄制和后期剪辑的本土微电影,通过情景再现,高度实景还原少数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全过程,起到了明显的警示教育作用。
扩大廉政考试的密度和范围。转变过去任前廉政法规考试“逢提必考”的形式,明确提出“凡动必考”,将拟提拔任用、转任、交流或任期内的领导干部均纳入任前廉政考试范围。从省纪委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试题,实行百分制,80分及80分以上为及格;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市纪委将建议市委暂缓任用;3个月内补考一次,补考成绩合格的,予以任用;补考成绩不合格的,不予以任用。同时聘请非公“两代表一委员”担任考官,不但要对提拔和平级交流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还要对其他领导干部不定时的抽考廉政法规。今年全市共有拟提拔、交流、转任共537人参加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其中县处级125人,科级412人,参试人员考试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