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浪之鱼
打印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下游,江岸游步道。

一座翘角的休憩亭安立江边,从这里平视赣江,江水晶莹、温润、安宁,有着玉一般的色泽和质地,似在印证玉峡之名并非虚得。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古称玉峡,因千里赣江最狭窄处位于境内而得名。

复上行,始见蓝色的水面上,偶有细细的白浪翻起。“快看,有鱼。”眼尖的人发出惊呼。细看,果然在白浪间发现群鱼逐浪嬉戏。鱼多,水清,岸边青草碧绿,新栽的树木正井然而立,泛出翠色。赣江的生态平衡并未受水利工程实施的影响。

熟悉鱼类生殖繁衍规律的人都知道,上溯洄游产卵是多数野生江河鱼的习性,也是保证它们生生不息的必要条件。赣江有数十种鱼类在此繁衍、栖息,每年春夏季,都有大量洄游鱼类溯流而上,从鄱阳湖经南昌、丰城、新干,最终到达峡江以上的赣江中上游段产卵,此后鱼卵随着激流向下游漂浮孵化,已形成特定路线。

我望着前方巍然屹立的大坝,心中升起一丝疑惑。

“我们在坝段右侧设计有鱼道。”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的工程师刘祖斌说。鱼道,这个词语于我何其新鲜。于他们,却是多年反复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的结果。

万物皆有其存在的规律。人有人道,鱼有鱼道。君子有好生之德,于是,便有了精心设计的人工鱼道。

站在高处眺望鱼道,只见水泥制的挡板左隔右挡、高低起伏,曲折环绕间,极尽纷繁复杂,像编排了一出花样大戏。鱼道,并不是简单地为鱼留一隅通道。流速的控制、坡度的选择都极有讲究,既要符合鱼儿们逆流冲击挑战水浪的天性,又不能因难度系数太高而阻挡了鱼类前行的步伐。为了照顾游泳能力相对弱一些的鱼类,他们又在鱼道底部适当加糙,降低流速。种种个性化的设计,饱含的是对生灵体贴入微的呵护。

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盘山公路,山路十八弯,一环一环,极具耐心地慢慢回旋,于是,再高的山都有人和车能够攀登。鱼道便是这样吧,将鱼类无法纵身一跃的坡度,一段一段地拦隔、放缓,把迅猛的流速降低,四十多米高的大坝,就这样迂回地越过了。

这条长九百多米的鱼道,耗时耗力巨大。“但是,值。因为,生态是件大事。”刘祖斌说这话时,眼含温情。

沿旋转的楼梯下行,入鱼道观察室。此时人已在水平线下,和鱼道之间,仅隔着一道透明的玻璃。眼前水浪轻轻翻滚,有着恰到好处的流速。

我将脸贴在玻璃上感受水流的涌动,忽然,一条小小的江鱼从下方游过来,奋力搏浪向上游去,阳光透过江水照射下来,它通身闪着耀眼的金光。我用目光追随着它的尾翼,不一会,它已经游向前方的水池,直到金色身影消失不见。显然,它找到了属于它的自由之门。

“洄游的旺季,从这儿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鱼穿梭而过。鳜鱼、大眼鳜、银鲴都有,平均每日过鱼数量上千。”说起这些,刘祖斌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要知道,这曾经是工程勘测设计中的一道难题,破解了便意味着给江鱼开启了一条绿色通道。

“这里就是育婴室了,我们给这些小鱼喂豆浆。长得很快。”刘祖斌说起小鱼,就像说着自己的孩子,怜惜有加,“再过些时候,它们会长大,一个鱼池里就容不下它们了,要像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样分班。”

多么有意思呀,忽然觉得这大大小小的鱼池瞬间有了童话的美好,有了无限的诗意。再往后,小鱼们长大到可以独立生存时,将放归赣江,成为搏击浪花的又一支生力军。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生灵之幸,何尝不是人类之幸!


上一条:为抗疫英雄立传
下一条:万条垂下绿丝绦 植树节读咏柳诗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