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净心
打印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道:“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唐朝诗人元稹在《雨水正月中》有云:“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唐末词人韦庄在《谒金门》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从天而降的雨水如甘露一般,洗涤着尘世间的污垢,滋润着万千生命。除了自然万物需要清洗,人们的心灵也应该及时荡涤,使之不断净化和升华,更加纯净和明亮。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易经》就十分强调内心的净化与提升。为了顺应天时,古代人们修行与内心的洗涤首选在每一个新月与满月之际。当然,思想灰尘不是靠一次两次清扫就能一干二净的,必须持续用力、常扫常清,坚持每日“三省吾身”,才能及时发现思想上的“灰尘”,进而打扫之、清除之。在这方面,曾国藩是一个典范。他修行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坚持每日撰写反省日记,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是每一丝细微的情绪波动。这种习惯不仅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检验,更是一种对情绪深度剖析与调适的有效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实践证明,房子落灰不打扫,会慢慢污染环境;思想蒙上灰尘,就可能利令智昏、腐化堕落,理想信念一旦出现偏差,必然带来行为上的堕落、道德上的沦丧、生活上的腐化,最终步入歧途。能否当一个好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只有敢于勤于自省,时常“揽镜自照”,才能及时掸去思想之尘、祛除行为之垢,在“三省吾身”中实现自我提升。

思想改造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领导干部要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改革发展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只有具备自我净化的能力,勤掸“思想之尘”、多思“贪欲之害”、常破“心中之贼”,才能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坚定理想信念,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和立场,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不断提升。


上一条:薛瑄与他的“居官七要”
下一条:丝路奇旅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