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实践中看,开展纪律审查工作,特别是与被审查对象进行审查谈话,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一场场心理战。结合多年纪律审查工作实践,就心理学在纪律审查工作中的运用,谈谈个人浅显的认识。
准确把握被审查人的心理变化
从心理学来讲,违纪人员抗拒纪律审查的心理活动,是被审查对象受到调查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意志抵御,是心理防卫、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这种心理活动过程有以下三个阶段的表象特征:
一是对抗阶段的“侥幸心理”。纪律审查初始阶段,被审查人采用各种方式对抗,有的一言不发,有的一问三不知,有的公开对抗,有的软磨硬泡,有的捏造谎言,从而使谈话取证陷入僵局。究其根源,是被审查人均不同程度存在侥幸心理,有的自认为违纪手段高明,隐蔽性强,行动诡秘没留下违纪痕迹;有的自认为与所谓的“铁哥们”串通合谋,订立攻守同盟,盲目相信“铁哥们”不会交代出自己的问题,甚至自以为只要不承认,纪律审查人员就拿不到违纪事实证据;有的自认为有关系,有保护伞,有靠山,指望有人搭救;有的自认为有风吹草动后,销毁了主要证据,组织上不可能发现自己的违纪问题,能够逃避调查或免受追究纪律责任。
二是动摇阶段的“矛盾心理”。纪律审查过程中,随着纪律审查人员和被审查人之间较量的深入,被审查人员会表现出动摇的迹象。有的试探性地向纪律审查人员发问,试图判断纪律审查人员是否已经掌握自己违纪的证据。分析原因,是被审查人存在矛盾心理,在交代与不交代问题上来回斗争。自认为如果自己如实交代个人问题,会受到更严重的纪律处分,可是如果自己不交代问题,由于纪律审查人员已经掌握一些个人违纪证据,又害怕组织上说自己配合态度不好,对抗组织审查。此时,被审查人心里摇摆不定。
三是交代阶段的“畏罪心理”。纪律审查最后阶段,被审查人认识到自己不交代问题过不去时,有的开始向组织简单说一些无关轻重的事情,有的交代的大都是一般性的问题,或是枝节的问题,还有一些心理防线较强的被审查人员,会主动地交代一些组织没有询问的违纪问题,但交代这些问题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掩盖更重要的问题。被审查人之所以避重就轻地交代问题,是因为其存在“畏罪心理”。
成功突破被审查人的心理防线
纪律审查过程中,纪律审查人员要准确地把握被审查人心理,恰当运用一些方法,突破被审查人的心理防线,进而实现案件的突破。
一是适时抛证,打消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有自信型侥幸心理、选择型侥幸心理、分析型侥幸心理。在纪律审查实践中,针对被审查人存在自信型侥幸心理,用具有客观性的矛盾、破绽动摇其自信心。对选择型侥幸心理,可使用虚证,即人、事、物中暴露的矛盾,攻破其攻守同盟、突破有关同案人,打破关系网、保护伞,利用有关的证言使其失望,打破沉默状态。对分析型侥幸心理,可使用核心证据,即用问题中的核心证据,用确凿的证据攻其心理,不给其有回旋的余地。
二是及时引路,消除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被审查人纪律审查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矛盾心理主要是主动交代与坚持不交代之间的矛盾。针对被审查人的矛盾点,纪律审查人员要做的是让其接受一个观点,即交代是唯一的出路。首先,给被审查人施加心理压力。碎片式、片段式地释放已经掌握的信息,给被审查人制造一种纪律审查人员已经掌握大量证据的错觉。通过心理暗示或和他人的对话,让被审查人认为不好好交代下一步就要被移送司法机关,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紧张的压力。其次,帮助被审查人分析形势。重点分析其他涉案人员交代问题而他自己不交代的后果,分析零口供定案政策,分析对比对抗到底和主动交待的结果。最后,引导被审查人找到出路。帮助被审查人明白一个道理,即说与不说都要追究违纪责任,自己说比别人说结果好,迟说早说都要说,迟说不如早说,鼓励其选择一条有利于自己并且易行的道路,加入主动交代问题的行列。
三是趋时教育,消除畏罪心理。畏罪心理是被审查人避重就轻交代问题的最常见心理。纪律审查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说服,指出说实话对自己最有利。第一,明确态度。纪律审查人员开门见山地揭露其企图,宣扬其违纪案件的影响和组织查处的决心,使其明白不交代问题过不去,不如实交代问题更过不去。第二,讲清政策。从被审查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其分析违纪行为及后续可能面临的处理,问题较轻的,引导其积极配合,力争免于处分,问题严重的,讲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的情节,引导其主动交待、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理。第三,引用案例。纪律审查人员必须选择行业内部、被审查人周边的人或事,进行以案说法,帮助被审查人认清形势、分清利害、看清出路,最终积极主动如实交代其违纪行为。
始终保持纪律审查的心理优势
一是要气势强。纪律审查中,常有一些被审查人员自恃职务高、关系广、手段高明,气焰嚣张,不配合调查。纪律审查人员切不可在气势上输给对方,审查人员应时刻铭记自己代表纪检监察机关与被审查人员谈话所肩负的使命,在谈话中牢牢把握主动,不说始终保持纪律审查的心理优势“没有气势”的话,不失正义之势。
二是要头脑清。纪律审查人员要始终保持头脑冷静、镇定自若,与被审查人员谈话时,不要说“表露情绪”的话,流露出倾向性的表情和言语。要让被审查人员从审查人员的言语、表情上捕捉不到任何不利用于审查进展的信息。要以严谨的作风,树立威信、威严,赢得被调查人相信和配合。
三是要策略高。在纪律审查过程中,纪律审查人员和被审查人员都会通过对方的语言、态度、神情、举止等揣度探查彼此的虚实,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寻求应对的方法与策略。纪律审查人员应不说“暴露意图”的话,尽量不谈具体问题,多使用一语双关等谈话技巧,使被审查人员摸不清究竟哪些问题已被组织掌握,促其如实供述。
编辑:韩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