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中旬,旬阳县纪委、监察局在对群众举报县城建局有关人员系列违法违纪问题的调查过程中,多次接到城建局群众举报——旬阳烟厂打叶复烤线工程向本局缴纳的各项费用中有四五十万元下落不明。调查组立即对这一重大违纪线索进行全面核查。结果,群众反映基本属实。并且发现44万余元巨款恰恰于1998年5月至1999年4月,全部由旬阳县城建局招标办的副主任刘岗印、会计张会珍两人先后8次持原安康市地方税务局开具的通用发票以及原安康地区招标办技术服务部(以下简称“服务部”)开具的收据从旬阳烟厂技改办提领现取的。这笔钱既未进旬阳县城建局机关财务账,也未在招标办账面上有任何反映,何处去了呢?与服务部有何联系?刘、张二人在当中充当什么角色?为何交给旬阳烟厂入账的票据要从安康弄来?经过谨慎周详的分析,调查组认为案情疑点多,关系重大,及时向领导做了详细汇报。1999年11月15日,县纪委召开常委会,初步认定刘岗印、张会珍二人有重大违纪嫌疑,决定抽调精兵强将,进行立案调查。
刘、张二人第一次被调查组叫去谈话时,声称:44.2953万元的工程预算费是因旬阳县城建局招标办受旬阳烟厂委托,承担该厂打叶复烤线工程预算工作,按双方商定的工程总造价的6‰收取的。后因县招标办人员资质等问题,县招标办将此项工作转托原安康地区招标办技术服务部完成。所收取的全部费用在预算编制结束后,由他俩转交支付给地区服务部了。他们未得一分钱,是清白的……尽管二人回答得天衣无缝,但始终掩饰不了他们眼神中的慌乱。凭着职业的敏感,办案人员觉得事情大有蹊跷,决定赴安康查明真相。在安康市纪委的协助下,调查组从服务部获知,给旬阳烟厂做工程预算确说啥也想不到会到这里来……”这是任俐于2000年3月26日接受讯问时,泪水涟涟,从心底发出的一句喟叹。是啊,不仅是她,就连她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周围所有的人,谁又能想到她会成为一名杀人犯呢?但她确实成了一名杀人犯,她亲手杀死了她的丈夫。是毒品害了他,也害了她。人们在诅咒毒品的同时,也责怪任俐在关键时刻没有依靠组织、依靠法律、依靠同事,而是自己固执地做了一件追悔莫及的蠢事。任俐是1982年接父亲班到宝鸡机务段上班的,1986年到临潼铁路成人中专上学,1988年毕业并于年底结婚。1990年当她生下女儿后不久,便因故离了婚。从此她便独身一人带着不到一周岁的女儿生活。第一次不幸的婚有其事,但在收费方面,旬阳县招标办与服务部商定按4:6分成,服务部已按协议将3.6‰工程预算款26万余元全部清收到位,2.4‰的预算费返还给了旬阳县招标办。两人的谎言不攻自破,进一步查找余款17万余元的下落就成为整个案情的关键。
二次交锋,孰料,刘、张二人的口供虽与上次不同,但都一口咬定:余款17.3万余元之中,7万元由他二人先后送给县城建局的×××(系旬阳县纪委最初调查的重点对象),9万余元分别送给服务部有关人员,他俩各分得3500元。情况的确如此,还是有意栽赃陷害?案情扑朔迷离,办案人员决定再次从服务部入手。调查得知,送给该部人员9万余元纯属子虚乌有。为了逃脱法律制裁,第一次办案人员调查走后,刘、张二人就打电话请求该部人员“承认”9万余元送给他们了,等这件事过后,好好感谢。他们真是机关算尽。
狐狸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1999年12月17日,旬阳县纪委研究决定,对刘岗印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双规”。
兵贵神速,调查组立即把这位“刘主任”从城建局“请”出来,带到某县的一个招待所。整整7天,刘始终坚持一个态度,要么闭口不言,要么继续坚持第二次的口供。
为了使案情尽快突破,调查组决定暂时解除对刘的“双规”,把目标重点转移到张会珍身上。就在刘岗印被办案人员送回的路上,张会珍也被带到指定的“双规”地点。
第一天,张会珍态度强硬,一再诡称她本人只分得3500元,并多次向办案人员提出要上街买生活用品,企图寻找串供机会,与调查组顽抗到底。第二天,办案人员再次对张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在强大的政策压力下,张会珍的思想防线开始动摇,回答提问漏洞百出。当晚,已经感到大势已去的她,在住处偷偷哭了一宿。第三天早晨,当张会珍又一次提出7万元送给县城建局×××,想借此推脱罪责时,办案人员使出了“撒手锏”,令张会珍在装有录音设备的电话面前立即发话告诉对方:“县纪委正在调查7万元资金下落,请赶快把钱退回来。”这一招,张会珍万万没有想到,更是猝不及防,一下子瘫坐在沙发上,愣了好一会儿,才低头放声痛哭起来。当晚8时许,万念俱灰的她如实交代了以刘岗印为首,两人合伙贪污17万余元的全部犯罪过程。
原来,刘岗印就工程预算编制费问题和服务部商定好按四六分成后,心想这是一次难得的“发财机会”!便产生了将地区返还的工程预算费贪污的念头。然而这仅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便勾结了会计张会珍共同作案,且不断为张会珍壮胆说:一是这件事别人不知道;二是预算由地区完成,费用由地区收取,与县招标办没有关系;三是县招标办不入账,别人也查不出来。于是,二人在后来具体开票、收款过程中,多次从安康税务部门以及服务部将旬阳烟厂的复烤线工程预算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每个项目分别按款额的40%和60%开具两份票据,交烟厂入账。从旬阳烟厂提款后,刘、张两人把60%交地区服务部,余下的40%予以私分。其中,刘分得84973.36元。
据张会珍交代,案发后,他二人很快得知县纪委正在调查44万元巨款的下落,这才感到大事不妙。后两人多次在一起商量对策,订立攻守同盟。直至诬陷他人,企图掩盖事实真象。期间,刘岗印还一再告诫张会珍,贪污5000元以上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坦白从宽,牢底坐穿,只要我们一口咬定每人只分了3500元,其余的送给有关人员了,就没事。”
突破口打开,调查组再次对刘岗印实施“双规”。在证据面前,刘岗印沮丧地低下了头。继而,办案人员又顺藤摸瓜查出了刘岗印用同样手段私自还贪污7652.82元的犯罪事实。2000年3月初,旬阳县纪委、监察局按程序将此案移交旬阳县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已经嗅出点味道的刘岗印于2000年3月13日仓皇出逃。
潜逃在外的刘岗印犹如丧家之犬,东躲西藏,一年多时间,他先后到过上海、江苏、山东、湖北、新疆等许多地方,在建筑工地打工为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司法机关干警们通过网上通缉,在延安市追查出了他的蛛丝马迹。
2001年6月3日,畏罪潜逃在外长达一年之久的刘岗印,在延安市某油田公司建筑工地被旬阳县检察干警抓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