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是党和政府增进民生福祉、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西安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把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摆在政治监督首位,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就诊服务态度差”等问题,从民生“小切口”入手推动医疗“大治理”,让患者在就医感受中增强“获得感”。
扛牢政治责任,精准把脉群众就医难“病灶”
聚焦全时服务解群众之“急”。紧盯预约挂号难、排队时间长、住院床位少等群众就医难题,督导医疗机构实行“5+2”专家坐诊模式,通过加强诊疗管理,优化就诊流程、增开医院新区、增设专病门诊、增调手术时段等措施,提升诊疗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聚焦便捷医疗解群众之“难”。督导医疗机构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秩序,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全力做好分级分类医疗保障,助力优化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做好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等,有效落实基层首诊、有序转诊,优化转诊流程。
聚焦医患沟通解群众之“需”。畅通举报渠道,广泛征集线索,发挥行风监督员作用,接受各方投诉监督,利用大数据平台,关注满意度评价,督促落实首接负责制和督办机制,提升投诉办理质效,多渠道有效倾听群众心声,及时了解群众就医需求,了解患者内心所需,不断改进工作不足和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强力破解群众看病贵难题
系统推进整治,逐级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督导医疗机构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决纠正,综合治理。
紧盯“关键少数”纾群众之“困”。聚焦医疗器械、药品等购销环节收受回扣、暗箱操作、搞利益输送等问题,排查欺诈骗保问题线索,深入开展违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查纠,落实定期分析研判,梳理廉政风险,干部交叉轮岗等制度,管住管好“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群众就医费用。
紧盯过度诊疗纾群众之“愁”。聚焦医疗机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通过集体协商研究和制发工作提醒,紧盯超适应症检查、违规重复检查、不合理检查及超标准用药等开展监督检查,督促主责部门狠抓源头治理,着力纠治过度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等问题,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紧盯基层救助纾群众之“忧”。跟进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沉、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结合民生领域惠民富民利民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和医保扶贫各项措施,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和救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注重内外联动,协同纠治服务态度差“顽疾”
紧贴靠前服务助群众之“求”。督促开展实地察访,做到实时监督、过程把控、动态纠偏,着力解决床位紧张、药品短缺、医务人员不足等问题。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问诊咨询、信访接待、病历打印、退费受理、诊断盖章、老人帮扶、注重开展人性化服务等,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紧贴医德医风助群众之“想”。聚焦医务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排查收受礼金回扣等行为,制发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不良执业计分管理办法、医德医风考评实施和奖惩管理等制度,引导医务人员严肃审视、检身正己、校准偏差,避免费用转嫁,增加患者负担。
紧贴监督执纪助群众之“盼”。积极开展清廉医院建设,常态化开展“廉政查房”,全方位查访干部医疗行为规范情况,固化廉洁文明服务,把问题整改与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查找短板弱项,明确改进目标,推动机制完善,确保“微腐败”整治取得根源性成果。(作者何新栋系西安市纪委监委驻市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二级调研员,王蒙系西安市人民医院监察室副主任,刘夏梓系西安市中心医院监察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