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科研环境这方净土
打印

近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两则通报,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几起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结果予以点名道姓公布,其中有4起涉及项目申报书抄袭问题,1起项目评审请托行为。两则通报在科技界引起不小震动,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根据公布的处理结果,包括受托专家在内的涉事人员,分别被禁止3至7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并被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应当说,这样的惩戒相当严厉。受处理者中不乏知名专家,但主管部门并未“网开一面”。如此“重拳出击”,传递明确信号:科研诚信的底线不容试探,如果有谁触及,其学术活动和个人名誉都将毁于一旦。

科研不端行为背离学术诚信原则,性质恶劣、危害严重,对其进行严肃处理,是及时的、必要的。科学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可走,要想取得成果,只有踏踏实实沉下心去搞研究。广大科研人员要以这次通报的案例为镜鉴,自觉杜绝各种形式的科研不端行为,明规矩、守底线、走正道,珍视学术声誉,恪守科研规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作为科研项目申报环节的“守门人”,也应当扛起主体责任,严格管理、把好关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睁只眼闭只眼”,更不能“护犊子”。

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手抓问题惩治,保持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一手抓源头治理,把作风和学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要保持“常抓”的韧劲和“抓长”的决心,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科研不端行为无处遁形,就一定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生态氛围,守护好科研环境这方净土。

(摘编自《科技日报》)


上一条:严禁违规取得、持有、使用消费卡 严禁违规出入私人会所
下一条: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