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 惠泽民生
打印

曾经需要散瞳的眼底检查,如今仅需3秒便可完成一次高分辨率、非侵入式的扫描;结构精密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可以在剥开生鹌鹑蛋壳的同时保持内膜完整……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落下帷幕,这场创新味浓厚的盛宴,不但展现了科技深入赋能社会发展的成效,也传递出“科技向善”的鲜明信号。透过这个窗口,人们看到了重塑生活方式的无数种可能。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坚持“四个面向”,其中之一就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随着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场景化落地,科技成果正深度融入亿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转化为“看得起、看得准”的现实。从提升诊疗效率的“AI儿科医生”,到通过标准化操作“复制”顶尖医疗技术的手术机器人;从缓解传统药房服务瓶颈的具身智能药房“运营员”,到让健康监测触手可及的便携式血糖监测、呼吸科快检设备等低成本工具,科技的普惠与包容不断打破资源壁垒,缩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让更广大患者群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不仅是医药健康领域,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始终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和重要方向。本次论坛年会现场,有人从咖啡机器人“手”中接过了一杯拿铁,有人和棋类机器人下起了五子棋,有人和辅助教育机器人聊上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一系列可感可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描绘出“未来已来”的画面,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数智”红利。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需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政府已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推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新格局。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团结协作,促进人才、技术、成果、平台等多维度合作贯通,科技创新必将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成为造福世界人民的重要力量。


上一条:亲属违规收礼党员干部可能触犯哪些纪法条款
下一条:科学立法守护古树名木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