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监管人技双防
打印

“食用菌大棚维修材料费与工人工资花费21820元”“种植北美冬青使用人工、租赁机械设备、购买汽油花费34796元”……当陕西省留坝县沙坝村村民汪海明打开手机上的“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小程序“支付公开”窗口,村里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一目了然。

近年来,陕西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为抓手,探索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赋能监督工作,建设了一套覆盖全省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系统。“三资”监管从传统“人防”转向更精准、更高效的“人防+技防”模式,为守好群众“钱袋子”提供了有力支撑。

问题整治倒逼“三资”监管向信息化转型

通过对查处的“三资”领域案件深入分析,陕西省纪委监委发现贪污侵占、虚报套取、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往往与监管力量不足、监督责任缺失有关。“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多、规模体量大,只有把‘三资’管理中权力行使的各环节嵌入信息化系统,才能有效破解监督监管不到位问题。”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说。

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化,此前早有一些点上的探索,如安康市、韩城市、铜川市王益区、洋县等地基本实现集体财务审批线上处理,西安市高陵区、志丹县等地实现农村产权线上交易。这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三资”处置关键环节的权力行使,但与实际需求相比,短板依然明显。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调研发现,各地平台软件不统一、功能单一零散,系统间没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加之重复开发、运维成本高,导致信息化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监管实效。

建设一个全省统一的“三资”信息化平台,既满足农业农村部门精准监管的诉求,也符合纪检监察机关高效监督的需要,更回应了群众对村集体“家底”公开透明、权益不受侵害的期盼。2023年11月,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发挥行业主管、业务归口优势,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合力推进平台高标准建成投用。

建用并重实现“三资”数据全省统管

大数据信息化天然具有公开、透明、可追溯的特质,在社会治理中的赋能作用持续凸显。以信息化理念为支撑的“陕农经”平台并非单纯的技术工具,而是“三资”治理的载体。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登记、流转、审批、公开等关键环节嵌入平台,实现数据全程可追溯、行为全程可监管,正是让平台真正发挥规范治理效能的关键。

在顶层设计上,省农业农村厅将《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信息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中的相关要求融入其中,嵌入基础数据、资产管理、银农直联、合同管理等16个模块。以合同管理模块为例,聚焦合同清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将整改标准嵌入平台管控,设置合同期限规则5项、标的物规则3项、民主程序规则2项,建立和固化农村集体合同标准管理流程,减少人为操作风险。银农直联模块则实现平台付款申请、线上审批、转账汇款、支付查询等功能,通过线上审批及资金支付,让“干部不经钱,会计不见钞”。

“‘陕农经’平台实行村财镇管、组财村管,实现了集体资产由‘大管家’向‘大家管’的转变。”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汉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忠为平台以“智能审核+动态监管”根治“白条入账”“坐收坐支”等农村财务管理突出问题点赞。

自2024年6月上线以来,已有13.1万个组织、2.22亿亩土地、2092.35亿元集体资产、44.15万份集体合同进入平台管理,均超过了应管组织和资产的90%;89.69%的村实现集体资金线上审批、线上支付、线上公开,累计支付资金113.54亿元。信息壁垒被打破,以往通过隐瞒资产存量、虚报资金流向、私藏资源信息而“浑水摸鱼”谋取私利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监督监管联动让权力运行处处受控

2025年7月,洋县农经站工作人员在“陕农经”平台审核各村(社区)财务支出事项时,发现张堡村在财务支付审批模块中提交的一笔8000多元的秋季禁烧人员补助工资申请缺少相关印证资料,经进一步核实,该笔补助实际发放对象为村“两委”干部。农经站驳回该笔申请,并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县纪委监委。

“三资”领域问题如果止于监管,容易陷入“查而不改、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监管查具体、监督抓根本,陕西充分依托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构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动治理、标本兼治”的格局。正如洋县案例中,监管部门利用平台查出具体问题后,纪检监察机关跟进查问题背后的纪律作风,监管监督同向发力,有效避免小问题酿成大祸患。

“陕农经”平台上线后,陕西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加速构建“智能监测+动态预警+闭环管理”的全链条监督体系,目前智能监督模块正试点运行中。“智能监督模块是通过设置标准化、可量化的指标,来监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情况。”据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法规与改革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已初步确定库存现金超标、单笔现金大额支出等23项指标,高风险信息可直接推送纪检监察机关。从技术预警到纪律监督的快速通道被打通,监督质效及震慑力将大幅提升。

通过搭建“陕农经”平台,陕西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道路上,完成了从“账册管理”到“信息平台监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蝶变。“向着‘能用、实用、管用、爱用’的目标,我们将持续完善平台功能,延伸监管链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上一条:惠农惠民“一卡直达”
下一条:用纪法“堤坝”守护资金“清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