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要接受群众检验
打印

秋意正浓,宝鸡市凤翔区李家堡村的田野间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评审会正在进行。50余名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种粮大户手持项目规划图,沿田埂边走边议,对灌溉管道走向、机耕路宽度等进行阶段性评估。这是宝鸡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引入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的生动缩影,也是破解惠民工程痛点、提升乡村振兴资金效能的创新实践。

此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部分地区因群众参与不足、监督缺位,出现项目设计与生产脱节、后期管护流于形式等问题。这不仅削弱“粮安工程”公信力、降低惠民政策温度,还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建农田是为种好粮,群众最懂需求。群众不参与不认可,项目再‘标准’也没用。”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安波说。

全国首台“蓝侠”冬枣采摘机器人在大荔县冬枣种植农场投入实验运作。

破解难题,关键在“问计于民”。2024年起,在市纪委监委推动下,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推出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将群众参与贯穿项目规划、建设、验收、管护全流程,以“群众口碑”倒逼项目提质。凤翔区2025年度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启动时,打破“部门闭门评审”模式,邀请群众“当评委”。“田块划分是否便于机械作业”“灌溉设施能否覆盖边角地块”……群众最接地气的“金点子”被一一记下,成为优化方案的重要参考。“以前修水渠没考虑地块高低、浇水不均,这次我的建议被当场采纳!”种粮大户李红卫对修改后的方案很是认可。此次评审共收集意见60余条,涉及的2个镇11个村均签订建设知情同意书。

项目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近期开展的宝鸡市2023年度1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市级验收工作中,为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范围,每个项目验收现场工作人员都会随机走访10名群众、发放15份满意度调查表,从工程质量、使用便捷性、效益发挥、管护落实等方面了解运行效果。“每亩比往年多收了50斤!”岐山县禾茂村村民唐海博用实实在在的丰收肯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通过新打机井、铺设暗管、平整土地、新修砂石路,该村农田灌溉和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今年大旱期间,新机井全力运转,为小麦浇上了“救命水”“丰产水”。千赞万赞不如老乡点赞,此次验收群众整体满意度超95%,项目从曾经的“政府要建”真正变成了“群众盼建”。

如今在宝鸡,群众满意度评价已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硬性指标”。从前期踏勘“广纳民意”到竣工验收“口碑检验”,不仅群众参与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项目设计也更贴合需求、建设质量也更加过硬,高标准农田愈发充满民生温度。

“科学规划项目、分区分类实施、加强勘察设计、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格项目监管、加强后续管护……”为进一步巩固成效,日前宝鸡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办法》,提出17项具体举措,更将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管用水平注入新动力。


上一条:蜂糖李又“甜”了
下一条:深挖案例治未病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