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颁布以来,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惩防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制,狠抓落实,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整体推进进一步增强,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齐抓共管局面进一步形成,全省上下呈现出整体推进、系统治理、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来,陕西省各地各部门立足工作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制度建设和发展需要的结合点,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提高惩防体系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领导,统一部署,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认识明确,领导高度重视。中央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陕西省就如何学习贯彻《工作规划》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省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为了推进工作,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举办了落实《工作规划》培训班,对全省107个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进行专题辅导,强化了抓惩防体系建设的责任意识。
《实施办法》,进行任务分解。省委惩防办组织专门力量,对照中央《工作规划》,制定了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和《贯彻落实省委任务分工意见》,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24类90项,明确了61个省直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的责任。同时,省纪委、监察厅对牵头和协办的各项任务,在机关内部进行了分工部署。
监督检查,督促工作落实。近年来,省委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先后组成30多个检查组,对各市(区)、省直部门、省属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和重点抽查。省委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听取检查组专题汇报,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为了把工作做实、做细,省委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7次“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35个单位介绍了经验。此外,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情况纳入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评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
中心,服务大局,确保惩防体系建设在推进陕西经济发展中取得实效
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监督检查网络,在自查的基础上,组成6个检查组和3个督查组,对涉及中央、省级财政投资的3310个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对发现问题的项目进行动态监督;开展对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290件、环境违法案件859件、责任事故400余起,检查房地产项目1086项;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民生八大工程”等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检查,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大资金投入等事项,督促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执行程序和监督约束机制;实行招投标制、法人责任制、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对抗震救灾物资的监管。
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2007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9.44万件(次),立案1.28万件,挽回经济损失近9亿元。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在积极开展“以案说法、以案说纪”警示教育活动的同时,坚持“一案双报告”制度,先后对100多起典型案件的发案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整改建议2700多条,督促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有效遏制了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制定下发了《查办案件工作纪律规定》、《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确保严格依纪依法和安全文明办案。
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把落实《廉政准则》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范围,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对省级部门关键岗位的221名处长举办了廉洁从政专题教育学习班。建立以延安革命纪念馆为中心的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86个、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19个。举办反腐倡廉大型展览、辅导报告会、开展知识竞赛等,营造了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有关制度规定,完成了对全省11个市区的两轮巡视和近百个省级部门、县(市、区)等单位的巡视。严格廉政鉴定,对拟提拔任用干部的信访举报件逐一进行核查,有效预防了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发生。
制度机制创新,努力实现惩防体系建设工作的新突破
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创新制度,建立教育引导机制。建立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在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截至目前,已有1.93万名新任领导干部参加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其中181人因成绩不合格被暂缓提拔;建立领导干部向纪委全委会述廉制度,截至目前,共有1.18万名领导干部分别向各级纪委述廉。
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创新制度,建立渠道畅通的信访举报机制。畅通群众信访投诉举报渠道,推行“民情直通车”制度;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推行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破解重复访、越级访等“老大难”问题,推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目前,共召开信访听证会157场(次),处理信访疑难问题144件,有效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
遏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易发多发创新制度,形成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破解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易发多发难题,推行向重大建设项目派驻监察组制度,全程跟踪监督项目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质量、资金管理使用等环节,保证资金安全运行、项目顺利实施、干部廉洁干事;破解政府采购暗箱操作难题,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促进了采购行为的规范运行和公开透明,防范了集中采购时腐败问题的发生;破解群众看病贵难题,推行基层药品采购“三统一”(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制度,做到政府主导、管采分离,实现“零差率”销售,压缩了中间环节虚高利润,使药品平均降价50.8%,大大减轻了基层群众的药费负担;破解基层公务接待铺张浪费难题,推行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公务接待费用平均下降40%以上。
科学配置权力创新制度,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针对村级监督机制不健全、对村干部监督不力等问题,在全省2.71万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推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有效预防了村干部腐败问题的发生;制定《省级行政许可项目监督管理办法》,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动态监督制度,规范政府行政管理行为,规范审批程序;推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防止“一把手”个人说了算。
提高办案质量创新制度,形成严厉打击腐败的惩处机制。立足及时掌握案源线索,推行网络舆情收集处置制度;立足有效整合办案资源,推行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在全省1581个乡镇建立办案协作区463个,提高了基层办案的能力和水平;立足查办案件取得实效,推行案件督查督办制度。制定出台了案件督查办理程序,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作为督查督办的重点,专人负责,限时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