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纪委、监察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对治污减霾、节能减排、医疗教育、缓堵保畅、食品安全等多项惠民工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工程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随之上升。
治污减霾处罚170辆违规公车
3月以来,为有效减少人为活动对环境的污染,西安市启动了环境空气质量紫色预警应急响应方案。其间,西安市纪委、监察局及时出台规定,要求该市各级各部门每天停驶30%的公务用车;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市交警支队加强对停驶计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截至目前,西安市共停驶公务用车20余万辆次,发现170辆公务用车未按规定停驶。市纪委、监察局对违规单位通报批评,违规使用者被扣发当月出车补贴,有关分管领导被问责。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目前西安市空气质量日渐好转,一氧化碳、臭氧无超标日,PM2.5浓度与3月相比下降了34%,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41%,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11.4%。
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西安市下大气力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市纪委、监察局监督相关部门先后拆除了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120台,20台燃煤锅炉完成除尘设施改造,16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完成了脱硫改造,2台燃煤锅炉、1家水泥厂、2条生产线完成脱硝示范工程。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该市开工建设的文景山公园、清凉山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为宜居城市建设锦上添花。同时,西安市纪委、监察局督促有关部门抓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先后推进了100条道路的硬化和修补工作。
医疗教育惠及百万群众
以往参保职工出院结账时,由于采用手工结算,费时费力。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西安市纪委、监察局督促主管部门推动西安中心医院等5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联网实时结算。职工在定点医院的就医信息实时传输到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办理出院手续时,按照医保政策即时结算费用,免去职工跑“冤枉路”的烦恼。
同时,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西安市纪委、监察局督促在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行药品“三统一”制度,“三统一”中标药品与国家零售指导价或限价相比,平均降幅为46.1%和50.84%,比现行集中挂网采购价平均下降18.61%,明显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据不完全统计,此举已使上百万群众受益。
为改善在校学生营养膳食,西安市为30多万在校学生实施了“蛋奶工程”,每天为每人提供3元钱的鸡蛋和牛奶。近期,该市102所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全面启动“营养改善计划”,预计又将有10万学生受益。
缓堵保畅改善出行条件
缓堵保畅是西安市确立的年度十件民生大事之一,也是西安市近期工作的重点。为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在市纪委、监察局督促下,相关部门广征民意,先后确定了200多处需要改造的交通节点和堵点,同时将缓堵保畅列入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逐条落实责任,并明确提出了时间和进度要求。
西安市小寨商圈十字路口地处繁华街区,是南北交通要道,路口附近有18条线路的公交车停靠,很容易发生交通拥堵。据此,西安采取错位设站的办法,分散车辆停靠,减少公交车辆密集进站;并通过快速理赔机制让发生轻微事故的车辆迅速撤离现场,进一步减少了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
目前,西安地铁1号线施工已近尾声,前三批110多处路段的改造工作已经完成,南门及环城南路、环城东路等综合交通整治工程推进顺利。缓堵保畅工作开展以来,当地交通违章率大幅下降,城区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缓解。预计到2014年底,西安将初步建成“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结构合理、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
保障食品和饮水安全
为让群众吃到放心食品,西安市纪委、监察局督促市有关部门先后创建放心粮油店38个,创建“群众厨房”放心馒头店22个,创建“群众厨房”放心豆制品销售网点35个;累计发展社区蔬菜直销点56个。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在雁塔区启动了“食品药械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作为试点社区的电子城街道馨苑社区,建成了西安市首个食品安全社区自检室。检测人员每半个月对小区内4家超市的蔬菜水果进行抽检,查验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同时,每周二、周四对居民开放,免费检测蔬菜水果农药残留。
西安市纪委、监察局还督促有关部门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7处,完成投资4291.8万元,解决了9.25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