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留名的邹溶
打印

邹溶,生卒年不详,字南谷,江苏吴县人。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进士,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出任洋县知县。邹溶在洋县的六年任职中,为政清廉、体恤民众,注重教育,官声甚好。新编《洋县志·人物卷》有邹溶传略。

邹溶到任时,因吴三桂起兵叛清、洋县战乱遭毁,元气未复。又遇大旱,疫病流行,野有饿殍,家无存粮,物价昂贵,县人生活困苦,惶惶不保旦夕。而官制盐引(官府摊派盐商运销食盐纳税凭证)高于南郑、城固、西乡等周边县,“引多民少、穷商血尽”,上司又额外增销“花马池盐引”,追加盐课,民众怨声载道。邹溶先后三次向汉中知府滕天绶呈《请均盐引详府文》和《请豁加增盐课详府文》,痛陈百姓疾苦,始停止追加盐课。

洋县地处秦岭,出产珍贵药材,给猎户、药农派有相应税款。为减轻县人负担,他又公布《豁免药味示》,捐俸代猎户、药农支付摊派为上司办麝香、鹿茸等名贵药材的税款,并豁免以前所欠金额。他察知本县几经战乱,人口减少,大片农田荒芜;赋税偏重,百姓无力缴纳。便招抚各地流入本县难民垦荒种地,将地丁税由三年开征放宽到六年,从第七年起附县籍为民,并请府衙豁免无主荒地丁银三蠲(每蠲折银二十两),灌溉堰渠,年久失修,春播夏种,堰渠断流,农户一愁莫展。邹溶即与城固县知县胡一俊榷商,共同出资修葺杨填渠堰,解民之难。并主动捐出俸银百两,修复了长岭沟、丁家洞一带渠道,使马畅、谢村一带水田得以灌溉,当年虽遇旱情,但稻米喜获丰收,百姓无不感念。

明末清初,兵燹频仍;书院停办,教师改行。洋县教育几近荒废,县人子弟欲学无师。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邹溶于县衙以东设立义学一所,捐俸禄延聘教师,免费召民家子弟就学。邹溶在公事之余,常去义学讲授,亲自出题、批改作业。在其倡导下,不少停办的书院私塾纷纷恢复,洋县教育起死回生。

邹溶作为一县之长,非常看重官吏清廉为政。洋县官场一向讲排场、存陋习,每年冬至,要集中全县各行各业人员到县衙听点伺候,不到者缉押、罚款,个别吏员差役借机中饱私囊。邹溶认为往返数十里乃至数百里齐集到县听点伺候,劳民伤财,纯属扰民陋例。遂发出《停止铺行冬至点名示》的告示,废止了这项祖规,洋县子民无不欢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县衙又发出《禁报轿夫禁卒示》,明示为节省开支,凡知县逢公事远出,均乘骑不坐轿,一切从简;不许奸滑之徒滥报轿夫、禁卒,虚领工钱,假公营私,诈骗县人;如有违抗可据实指名首告,决不姑息。在邹溶的治理下,洋县官场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汉中知府金世扬在呈文中赞道:“邹君,麟凤也!”


上一条:一生清廉阎敬铭
下一条:关西孔子”与孔子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