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面对面】第(70)期·宁陕县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机制 保障群众增收
打印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是秦岭心脏所在,东连商洛,西接汉中,南依安康,毗邻西安,是省会西安南枕的绿色屏障,素有省会西安“后花园”之称。

近日,《秦风热线》“纪委书记面对面”系列融媒访谈邀请中共宁陕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飞做客直播间,围绕“创新监督机制 保障合作社增值群众增收”等内容与听众、网友进行了交流。

中共宁陕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飞(右)

主持人刘圆圆(左)

农村“三资””专项整治 创新监督机制

宁陕县纪委监委开展农村“三资”专项整治的背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涉农政策多、项目多、资金多也成为常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也日益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如何履行好监督首要职责,保障惠农资金落到实处,保障涉农项目顺利实施,保障群众增收成为宁陕县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

2021年6月,宁陕县委巡察组对县皇冠镇、新场镇所辖村开展专项巡察时,发现“三资”领域账务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到位、权力运行脱轨、资金“趴窝”挪用流失等6方面23项具体问题,移交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0条。县纪委监委立即成立4个调研组,深入全县11个镇41个村,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现状、取得成效、面临问题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调研,形成《关于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梳理出涉农专项资金被挪用、借款利息未收回、贫困户分红不合规等7方面突出问题。2022年2月,十六届县纪委二次全会将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纳入2022年度重点工作安排部署。

在加强监督方面,宁陕县纪委监委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创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扶贫资金规模大幅增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也被注入“金动力”。宁陕县登记村(社区)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71个,但是股份经济合作社由农水局登记备案,资金、资产来自乡村振兴局、财政局、镇政府投入等多个渠道,多头监管,实则监管都落不实、落不细。为解决村集体“三资”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问题,宁陕县纪委监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监督工作责任清单》,探索建立县镇村“立体”监督机制,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找准监督“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三级联动明确职责。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明确村合作社、村监委会、镇纪委、审计局、农水局等8个监督责任主体(单位),细化监督主体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监督职责,让监督直达合作社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形成了在纪委监委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监督闭环链条。

二、分类施策定任务。按照“合作社自我监督、村监委会同级监督、镇纪委专责监督、县级部门职能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再监督”的职责划分,将34项监督任务细化到县镇村三级8个责任主体,形成“立体”监督体系。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推进监督内容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确保监督主体各司其职、照章办事,构建起立体监督网络,有效改善过去多头管理“打乱仗”、边界不清“留死角”现象。

三、双向联动保落实。细化工作流程和监督方式,明确在县纪委监委的统一监督下,一方面镇村两级主体每月定期开展自查,自下而上反馈自查结果和问题整改情况;一方面县级行业部门每季度联合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自上而下核实镇村自查结果,查找遗漏问题。通过抓实双向联动,构建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闭环。《清单》推行后,全县“三资”监督工作关系全面理顺,矛盾问题逐渐减少,运转效率显著提高。

如何推动立体监督落实落地的?

为确保村集体“三资”监督盯得紧、找的准、管得住,宁陕县纪委监委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着力提升监督质效。

一、摸清“三资”底数。会同县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乡村振兴局等4个职能部门,通过查财务管理现状、查财政资金用处、查财务公开情况等“六查”,建立宁陕县“三资”管理台账,对脱贫攻坚以来全县71个村(社区)4388.5万元集体经济资金、1127个集体资产、295万亩林地等资源进行全面摸排,逐笔逐项造册登记,全面夯实监督基础。

二、规范行为细监管。制定培训规划,督促各镇负责同志和各村理事长开展集体财务等专题业务培训200余人次,有效提高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落实镇村登记备案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兼)职会计、参与会审会签股民代表、镇级审核管理人员373人。推行《宁陕县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平台》,将全县71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涉及7.3亿元资产,48.1万亩土地资源,403宗资金类合同等“家底”录入监管平台,实现动态监管。开通银农直联,建立统一高效的村集体财务管理体系,全县通过银农直联线上资金使用支付241笔,累计支付金额791.3万元。2022年共规范签订集体经济合同220余份,各村(社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陆续纠正,确保“收益归仓”。

三、提级督办强震慑。县纪委监委汇总全县“三资”问题并建立问题台账,由班子成员牵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推动问题整改,有效传导监督压力、增强解决力度。2022年处置“三资”领域问题线索49件,立案13件,党政纪处分13人,组织处理18人,移送检察机关1人,追回资金60余万元;发出《监察建议书》9份,反馈资金监管、财务管理等问题13个,督促建立完善制度5项。

如何破解监督力量不足问题?

一、团队作战打硬仗。宁陕县纪委监委建立“室组镇”联合监督检查模式,印发《“室组镇”联动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整合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力量,由班子成员分片联系,72名纪检监察干部搭建“组团作战”模式,破解了“人手不够不能干、能力不足不会干、碍于情面不愿干”问题。每季度对全县7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排查不深入、问题整改不敢动真碰硬、管理机制有漏洞等问题68个;印发通报6期,督促整改问题49个,提出加强合作社资金运用和监管等意见建议11条。

二、群众监督全覆盖。设置“信、访、网、电、微”渠道受理“三资”问题举报,着力发现村集体“三资”违规使用、侵占挪用、分红违约等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三、贴身监督无盲点。宁陕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水局纪检监察组对县农水局牵头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参加会议、听取汇报、调取资料等多种方式贴身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治问题。

四是巡察监督扬利剑。2022年对2个镇3个部门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专项巡察,把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纳入巡察重点内容,发现问题17个,移交问题线索4件。

成效如何?

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是保障,既不能“沉睡”、更不能浪费。宁陕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施策,以精准有力的监督,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链条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和维护村民切身利益。2022年追回合作社资金62.4万元,全县村集体经济投资收益37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均达到5万元以上,全面消除21个村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下薄弱村,实现“削薄”整体清零目标,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强活力,加快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三年来,宁陕县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收益1063.5万余元,惠及农户1.6万余户,其中6080户脱贫户获得分红,户均收益1300元。


上一条:【纪委书记面对面】第(71)期·西乡县纪委监委:深化基层监督 力解群众“急难愁盼”
下一条:【纪委书记面对面】第(69)期·镇安县纪委监委:推出“1355”工作机制,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