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白了,眼花了,初心未改;腰弯了,背驼了,正气不减;离休了,远去了,情结还在。现如今,接近91岁高龄的她,无时无刻关心的还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终生难忘的纪检工作经历。她就是西安市纪委离休老干部祁云英。她的一生虽然算不上跌宕起伏,也没有多少曲折离奇的故事可言,但是11年的纪检工作经历,却给她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这份记忆镌刻在心里,流淌在血液里,伴随着一生一世。
“虽然搞纪检不是我擅长的, 但得罪人的工作总得有人干”
1928年3月,祁云英出生于泾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2岁那年,她被接到家庭条件较好的三原县姑妈家中。1949年5月,毕业于三原女中的祁云英,成为那个年代少有的高学历人才。同年7月,泾阳县云阳区主要领导得知当地有祁云英这么一个“女秀才”,专程邀请她出任云阳区妇联主任。
1950年1月,在妇联工作仅半年的祁云英,因为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顺利地加入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共产党。后来,根据组织安排,她先后担任过省委研究室的研究员、高陵县和三原县的妇联主任。特别是1958年7月16日,她作为先进妇女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中南海召开的全国妇女工作会议,受到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生活充满变数,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是晴天。”1966年5月,就在祁云英把妇联工作干得红红火火,大好前程一片光明之际,没想到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风暴突然来袭,妇联等群众组织被迫解散。原本享受着正科级领导干部待遇的祁云英,一夜之间成了普通干部。虽说组织上先后调整她到咸阳市图书馆等单位上班作为临时过渡,也给她发放着正科级干部工资,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恢复她的领导身份。尽管每天干着普通干部的工作,又苦又累,但是祁云英始终没有半句怨言。她坚信:听党话,跟党走,永远不会错,苦难的日子迟早会过去。
事实也正如祁云英所料。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落实了相关政策,祁云英被组织重新委以重任,当上了咸阳市商业局的副局长。1978年5月,当祁云英得知正在恢复重建的西安市纪委需要干部时,她毅然选择到西安市纪委工作。对于她的选择,有人笑她傻,说她好不容易恢复领导身份却放弃。同时,对于纪委这个单位,大家也并不看好。“那可是一个得罪人的地方。”“你都这么大年龄了,应该选一个工作轻松的单位养养老。”
面对身边一些人的“好言”相劝,祁云英坚持自己的选择,“虽然搞纪检不是我擅长的,但得罪人的工作总得有人干。”当年,已经50岁的祁云英,一切从头开始,成为了西安市纪委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批纪检干部。
“纪检干部关键时刻就要 敢于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当时的西安市纪委,办公地点设在城墙内南院门一栋低矮、狭小的三层小黄楼内,是砖混结构的仿苏建筑。那个年代,人们思想普遍单纯,做事循规蹈矩,发生违法乱纪问题的几率也小,因此纪检机关也不需要太多的人手。”
对于恢复重建的西安市纪委,祁云英记忆犹新。“那时,西安市纪委总共二三十个人,内设一个办公室和三个处,每个处四五个人。虽然办公条件很简陋,但大家相处融洽,工作热情都很高。”
选择不易,适应更难。因为以前从未接触过纪检工作,初到西安市纪委工作的祁云英一头雾水,甚至有些摸不着“北”。她不仅要尽快适应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还要用最短的时间来学习和熟悉纪检工作。主动放弃副局长身份的祁云英,此时又回到了一名普通干部的角色,她及时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很快融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并成为了纪检工作的行家里手。她告诫自己,“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管有没有职务,革命工作照样干,而且必须干好!”
考虑到祁云英年龄稍大,西安市纪委领导安排她到三处担任内勤,平时主要负责收发文件等。遇到有案子的时候,大家都得上手,她这个内勤自然成为外勤。有一次,祁云英被抽调参加一个案子的核查任务,其中涉及到一位大领导的秘书和一家保险公司的经济往来。因为存在疑点,需要她们实地调查核实。为了把这个案子弄清楚,祁云英先后往返于国家保险总公司和省市多家单位,通过调阅大量资料、认真听取单位意见、走访询问相关人员,她发现除了记帐凭证记录不规范以外,涉案人员并不存在贪腐问题。
在给该案件定性的讨论会上,相比其他调查人员,祁云英级别最低,也没有啥具体职务。因为涉案人员身份特殊,大家心中顾虑重重,讨论发言开始以后都默不作声。当时的祁云英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也不管什么人微言轻,她首先站出来,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积极帮助当事人澄清问题。在她的影响下,专案组人员纷纷撇开顾虑,并结合各自调查结果,给出了客观公正的定性。最终,两名当事人的问题嫌疑被排除。
事后,祁云英给大家留下了“刚正不阿、敢说敢做、心直口快”的印象。特别是问题被澄清的两名当事人,对祁云英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第一个替他们说了公道话由衷感谢。他们专门打电话给西安市纪委的领导,一再赞誉纪委培养了一个无私无畏的“女包公”。
“纪检干部关键时刻就要敢于站出来说句公道话。”领导表扬祁云英时,她感慨地说:“纪检干部必须尊重事实,凭良心做事,一个党员干部成长起来很不容易,我们不能光想着怎样处理党员干部,更要学会如何挽救和保护党员干部。”
“11年纪检工作太短,我热爱的事业就让小女儿接着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989年7月,已经超过61岁的祁云英,刚刚在纪检工作岗位干了11年,转眼就到了离休的年龄。此时的她,通过多年工作磨炼,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纪检干部。尽管她身体条件还非常好,也非常热爱相遇恨晚的纪检工作,但是面对国家的离休政策和组织决定,祁云英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无比热爱的纪检事业和朝夕相处的战友。
采访中,不管是她曾经的同事,还是后来新进机关人员,一提起祁云英,都夸她是个“淡泊名利”的人。在纪检岗位工作11年,她不图名、不争利,碰难事自己扛,遇好事坚持让。虽然参与办理不少大案要案,默默无闻付出过很多,苦过累过,但就是在荣誉面前没有争过抢过,以至于个人所获荣誉寥寥无几,但是她却很知足,也很满足。
祁云英的大女儿告诉记者,她母亲经常说自己进西安市纪委工作时只是一名普通干部,后来组织上给解决了副处级待遇,这在他们老家县城已经算是“大官”了。像这种梦里都能笑出声来的好事儿,自己已经梦想成真,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要说有遗憾,那就是进纪委时年纪大了,工作时间也短了点儿,热爱的事业刚刚起步,瞬间就到了终点。
离休后,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祁云英早早地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小女儿身上。她的小女儿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祁云英就动员她到纪委去工作,去走自己未走完的路,接着干她热爱的纪检工作。
从小受着母亲的熏陶和教诲,祁云英的小女儿不仅优秀,也很争气,在纪检岗位一步步干起,现在已经成长为西安市某部门纪检组负责人了。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小女儿,祁云英如释重负。
如今,人生再无遗憾的祁云英,每天过得开开心心,即使快91岁的人了,依然耳聪声亮,思维清晰,记忆力超常。
西安市纪委老干处范处长介绍,这么多年来,凡是纪委组织老干部开展的活动,祁云英从不缺席;凡是纪委推荐的书籍,她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看;凡是与纪委有关的事情,祁云英都特别感兴趣。
“离休近30年,母亲每天除了坚持读书看报、关心一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闻以外,特别爱管‘闲事’,只要是看不过眼的事儿,都会较真。”祁云英的小女儿说,“母亲啥都好,就是改不了爱唠叨的毛病,比如‘纪检干部一定要办事公道,一定要严格要求,一定不能争名夺利……’这类话都能把我耳朵磨出茧子来。” (祁云英:西安市纪委原副处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