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家风诲人久
打印

在渭南市合阳县陌西村,镌刻在王家老宅的“履中、蹈和、折矩、周规”8个字,已经流传了100多年,成为根植于每一位家庭成员心中的为人处事准则。

王家老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从拓荒到创业,从爱国奋斗到建功立业,这个大家庭将谦和有礼、崇德尚礼的信念情怀薪火相传。

2020年12月,王俊法家庭荣获陕西省第二届文明家庭。

王家老宅的主人、84岁的王俊法,年轻时当过老师。2006年,他和远在湖北的大哥准备对老宅进行翻修。此前,宅子的门房和中院中,各有一堵界墙。此次翻修,兄弟俩决定拆掉界墙,将昔日一分为二的门房打通,并取名“分后合堂”。

分与合、取与舍之间,王家兄弟通融谦让、重情有义的故事,成为当地人传颂至今的佳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王俊法的四儿子王银虎说,在父亲心中,家庭的意义除了责任,更多的是情义,“我们兄弟5人,虽然从事不同职业,但秉承祖训、回报桑梓的心愿却是一致的,大家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在父母身边。”

每年春节,吃团圆饭、回故乡祭祖,是王家一项约定俗成的“仪式”。所谓故乡,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更是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土。这种“仪式”的背后,是王家人感恩自然、敬畏时间、缅怀先祖、礼赞生命的集体记忆。

“这个是不允许‘请假’的,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王银虎说,每年正月初一,父母都会一早起床,拿上备好的点心、水果,携全家人从县城回到30公里外的陌西村,先到老宅中重温家规祖训,再给邻里、乡里长辈送年礼、磕头拜年。

王银虎笑称,重温家规祖训,更像是一场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家庭会议。“我们兄弟5人分别向父母汇报一年的工作,年轻一辈汇报他们的学业成绩,父母也会发言,我们做得不足的地方,他们会很严苛地批评。”

作为家族的精神家园,历经百年风雨的王家老宅,至今都保存完好。悬挂在门口的“耕读第”3个字,早已成为这个四世同堂、19口人大家庭不变的道德追求。“所谓耕,重要的是不忘本,要遵祖德,折矩周规。”王俊法的大儿子、“陕西杰出名中医”王三虎说,当年自己在外地上大学,每逢假期回家,第一个夜晚都是点着煤油灯,陪母亲聊天,“一聊就是一整夜,母亲会给我讲家族的故事,讲家族长辈的言传身教。这种对血缘的回溯而引发的情感,是天然而真实的。”

2016年,王家5兄弟合作出版了散文集《扯片阳光给父母》,用全纪实的手法讲述了半个世纪来的家族往事,读之让人泪目,催人奋进。

近年来,退休赋闲的王俊法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不仅笔耕不辍、游泳健身,还义务当起了社区的矛盾调解员,组织老年人开展文艺演出,并在78岁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接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告诉记者,“只有跟着党,才能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只有家风清正,才能家族兴旺,国家昌盛。”


上一条:自我麻醉毁人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