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换一种“打开方式”
打印

李固的家规家风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口口相传。宋雨 摄

近年来,以“六廉”为主要载体的廉政文化品牌,正在汉中市城固县掀起一场城市嬗变。将我们的目光牢牢吸引的,是“六廉”文化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于一体,促使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相得益彰,继而释放出灵魂滋养、文化浸润和思想引领的正能量。当我们漫步于田野、山川、街头、巷落,深深感受到这座被称为“西北小江南”的陕南县城,正日益焕发出新活力。

城固县廉政教育中心,紧挨着张骞纪念馆。千余年来,“张骞故里”一直是城固县最引以为豪的文化标识。

在当年那场被称为“凿空之举”的远行中,肩负和平友好使命的张骞,克服艰难险阻,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让不同民族的文明、物产和资源交流融合,也让适宜生长在我国北纬19度至23度一带的柑桔神奇地出现在北纬33度的城固。

“张骞故里”“神奇桔乡”,这两张城固历史上闪亮的名牌,如同两块藏身于城固大地下的磁石,形成淡泊清俭的巨大磁场,无声浸润着城固人从古至今的人文情感、道德观念。

2018年,城固县纪委监委从本地的地域物产、江河、历史名人等特色资源中,深入挖掘廉政文化内涵,打造以“桔廉、茶廉、水廉、莲廉、史廉、孝廉”为主要内容的“六廉”文化品牌,释放廉政文化正能量。

桔是廉之丹心。要学习桔叶经冬犹绿的不变本色,桔花洁白如雪的纯净心灵,桔果甘甜他人的奉献精神,桔树守土不移的坚贞品质。

茶是廉之脾性。茶之清廉,在于清正、清雅、清淡、清净。清是一种本色,以茶明志、以茶砺节,像茶一样秉持高风亮节的品德。

水是廉之血脉。水之清廉,在于海纳百川、宁静致远。以水寓廉,意在要求党员干部时刻铭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白之宴不赴、不净之地不到。

莲是廉之风华。为官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反躬自省,用纪律约束言行,守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理,把得住小节。

史是廉之筋骨。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励人,牢固树立“廉者立志、廉者生畏、廉者知耻、廉者无私”4 种情怀,在全社会形成崇史尚廉的良好风尚。

孝是廉之根苗。对于为官者来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自觉按照党章党规党纪办事,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越党纪条规“警戒线”,不触法律“高压线”。

“六廉”文化以内核重塑的方式,涵盖“桔、茶、水、莲、史、孝”6 个方面,看似彼此独立,却又共生共存、互通互鉴,架起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廉政文化建设破局的关键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深挖。”城固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李明告诉记者,“六廉”文化深刻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内在联系,把惩治震慑、制度约 束、提高觉悟结合起来,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求落实到正风肃纪反腐各方面,做到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标本兼治。

李明认为,文化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渗透到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感知它、领悟它 、遵守它,达到“日用而不知”。“六廉”文化正是以身边的廉政元素,激发监督合力,将廉政教育的视野延展到日常生活场景中,从而引导党员干部检视心灵、正心明道,校准价值坐标,于无声中受到启迪,在行动中改变观念,形成戒奢知足、廉洁从政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

3年多来,李明查阅大量人物事迹、文物遗存、文献书籍,并走访专家学者,推动“六廉”品牌从谋划部署、整合创新,到落地生根、成果转化。他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廉政文化原来可以这么‘潮’地展现给大家。

城固县莲花池村以“勤廉”为主题,依托古荷塘而建的“观莲思廉”文化长廊。宋雨 摄

文化最大的功能是化人。2019年6月,城固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内涵深、产品新、平台广、方式活、途径多的“六廉”文化知名品牌成果转化,先后建成“观桔思廉”“崇孝思廉”“观莲思廉”等6个思廉文化园,全面提升“六廉”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持久力。

出城固县城,驱车17公里便是桔园镇升仙村。隆冬时节的桔园景区,青砖黛瓦中流淌着风雅古韵,湑水河从山涧缓缓流过,一片风清林静的景象。

升仙村是城固县23万亩桔园的主产区。每年10月至12月柑桔成熟时,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桔园里,黄澄澄的桔子缀满枝头,格外耀眼。城固人以桔为景、为邻、为师、为友,每至柑桔成熟之时,满城父老如果不去看几次,便觉得辜负了这个季节。

村里的颂桔亭、悟廉广场、观桔思廉文化园等景观教育平台,不仅是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地方,也成为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教育的新课堂。“惠民似柑橘,色艳味美进万家;执政如桔花,冰清玉洁香千里。”这副镌刻在颂桔亭上的对联,以廉政文化的视角,将桔子的“花香、叶绿、果红”之状和“洁、清、爽”之性生动诠释出来,展示着城固人对高洁品行的尊崇。

“不少外地客商都问过我,桔子与廉政文化有什么内在关系?”在桔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建民看来,“观桔思廉”延展了廉政文化多维度的现实价值,桔的“春之花、夏之绿、秋之果、冬之藏”本色使人难以忘怀,桔的“坦荡胸怀、坚贞忠诚、无私奉献”精神使人备受鼓舞。

地处城固县城东部的莲花池村,以莲花而命名,以莲花而闻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言已吟咏近千年。每年7月,诸多品种的荷花竞相开放,“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场面蔚为壮观。莲花的高洁逐渐渗入人们的思想意识,积淀为崇莲尚廉的文化符号,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

城固人爱莲、咏莲、倡廉、尚廉。莲花和根植在人们心中的“廉花”交相辉映、香远益清。依托古荷塘而建的“观莲思廉”文化长廊以“勤廉”为主题,东汉名臣李固的家规家风和勤廉思想,在这桥与水的交融中铺陈开来。

李固是城固县人,曾任东汉顺帝、冲帝、质帝三朝太尉,以“诤臣”著称,有“北斗喉舌”之誉。“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据城固县文联主席张丽萍介绍,李固年轻时就博览群书,为官期间清廉自律、直言敢谏。特别是在与以梁冀为首的外戚集团做斗争时,秉义持正、仗义执言,彰显了刚正不阿、忠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美好生活从来都不是等来的、盼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城固的秀丽与安逸,正是得益于历代先贤们代代相传的勤政精神的润泽。东汉覆亡后,历史学家范晔将李固和梁冀的故事写入《后汉书》,成为后世官员们的镜鉴。北宋文学家苏辙曾说过,“李固立于顺、桓之间,内无愧于其心,外无负于其人,东汉名臣,如固一二人耳。”

在城固,李固的清廉操守至今仍为人称道,“李固家族‘一门三烈’的清正廉洁精神已深深地融进了城固的血脉,丰富着城固独特的廉政文化传统。”城固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秦尚林说,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记述,它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就是道德的褒贬,它会通过宣传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权力观等,从道德、思想和制度上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促进廉洁自律。

城固县朝阳中学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宋雨 摄

受众在哪里, “六廉”文化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城固县纪委监委从“六廉”文化理论创新、产品打造、平台搭建、宣传推广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六廉 ”文化进机关、进农(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家庭,寓价值观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廉政文化的合力,也为继承和培育优良家风,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更为深远现实意义。

以“六廉 ”文化进医院为例。结合卫健系统特点,城固县纪委监委将以决策权、基建权、人事权、采购权、诊疗权、财务权、执法权为内容的“七权监管机制”纳入廉政文化进医院考评体系,把医院廉洁教育与法纪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紧密结合,针对医院、医生、患者3个层面,通过创建无红包医院、开展医德医风标兵评选、传唱“六廉”歌曲等系列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廉洁从医浓厚氛围。

2021年1月14日,在城固县润东九年制学校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上,一篇名为《我是您的儿子》的课文,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老师一改往日就课文讲课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讨论,体验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的细微举动。

漫步校园中,感受琅琅书声,焦裕禄勤政廉明、恪尽职守的精神正跨越时空的长河,感召着更多青少年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日常尺寸之功为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努力奋斗。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孟晓荣告诉记者,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青少年开展廉政教育,要尽可能距离近一些,问题提得小一些,回答问题实一些,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于是,班队会、朗诵会、辩论赛、作品展示、读书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都成了有效载体。

接地气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生命力。从主题队会、手抄报,到文化手工作品集、教育读本、主题黑板报,廉政意识不仅走进了校园,更走进了教师、家长、学生的心里。“比如,学生要做一份廉政文化手抄报,就需要家长、老师一起参与创作,这种互动性更直观,更容易让人感悟、记忆。”孟晓荣认为,校园廉政教育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廉政教育网络,起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中国人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广大无私、广阔包容、高明博厚乃至诚信守则,这都是天地万物教给我们的道理。作为党员干部内在认同的“ 六廉”文化正在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不断地从“外在”方面引领新的社会风尚。

“以‘六廉’文化为依托,狠抓成果转化运用,形成立体宣教格局,达到走细走深走心走实的效果,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城固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孙俊华向记者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市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个,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11个,县级廉政文化示范点97个。那些存留在历史深处的清正廉明、勤政爱民的高尚情怀正逐渐在城固大地上得以赋形,为城固注入新时代的廉政动力,助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距离城固县城约20公里的古路坝村,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上仍遗留着抗战时期的残垣断壁。20世纪40年代后,从西北联大分出的高校里,许多教授选择扎根西北,将高等教育体系“植入”西北,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

如今,硝烟早已散尽,但传颂在这片土地上的关于爱国奉献、清廉勤政的故事,早已融入了城固人的日常生活,在岁月的洗礼中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上一条:【党史中的廉洁故事】主席去作报告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