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官员不小心用公款为女儿买了一杯咖啡,引发民众不满,被迫辞职;执行公务的警车因超速被罚款,警员自掏腰包认领罚单;国家总理出差坐经济舱被普通民众偶遇……
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新西兰却见怪不怪。可以说,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理念已经浸透在了新西兰人的价值观念之中。廉洁,对于新西兰人来说,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有着“政治洁癖”的国家常年雄踞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榜首。
1月28日,世界著名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在德国柏林发布了最新全球清廉指数报告。新西兰与丹麦以89分(满分100分)的高分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并列第一。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新西兰建设廉洁政府的奇迹?
限制政府权力并保证决策透明
新西兰政府设立了首席执行官这个职位,负责管理本部门的人、财、物,与部长形成权力制衡。首席执行官及公务员的招聘均由国家服务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独立于政府,招聘时用人单位不得参与。为防止权力集中,新西兰精简机构,将相当一部分职能转移或下放给半官方以及民间机构,最终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架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只扮演政策统筹和调控角色,不再涉及具体运作,从而避免了政府对权力的垄断。新西兰政府在作出任何决策之前,必须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公众可以广泛参与讨论监督,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决策透明。
全方位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新西兰设有独立的反腐败机构,主要有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国家公务员服务委员会、反重大欺诈局等,这些机构都独立且运行高效。新西兰的廉政专员制度是在借鉴瑞典等北欧国家的监察专员制度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修改而成的。行政监察专员每年都要多次到地方巡视,并且开通渠道随时接受公众的投诉和举报。另外,新西兰各大媒体都有专职记者紧盯政府官员的一言一行,一旦发现问题则立即曝光,不留情面。
高工资标准下实行严要求
新西兰《公务员行为准则》中强调敬业、廉洁等原则。在新西兰,公职人员一旦发生腐败问题,“下台”就是早晚的事。新西兰虽然实行高薪,但对官员的待遇享受作出了严格规定。年薪从总理到部长全都公开透明,若要加薪,须在媒体公布,以接受公众监督。政府各部门基本没有公务车辆,官员外出办事或出差都得乘坐公共汽车或私车,车费随后报销。
廉政教育激发公民反腐热情
新西兰不仅在小学和中学开设相关法律课程,政府还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宣传反腐的相关法律和知识,培养公民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廉洁意识。新西兰的公民发挥了很大的监督作用,人人都积极检举揭发政府部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