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打印

习主席深刻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家风连着党风,家事关系国事。如何加强家庭建设、涵养良好家风,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有人说:“家风才是一个家庭真正的‘不动产’。”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可以说是拒腐防变的重要防线。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一些人跌入腐败深渊的重要原因。必须看到,党员干部的家风出了问题,损害的是党的形象,败坏的是党的风气,影响的是党的根基。党员干部决不能把培育家风当小事,而必须放在社会整体视角下考察。涵养良好家风,不单单是家庭的事、个人的事,而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当为社会、为国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家庭家教家风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习主席在谈到家庭教育时,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关于家风,习主席曾有形象的比喻:“‘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这就像家庭建设一样,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这些重要论述,语重心长、内涵深刻,为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将其贯彻落实到家庭建设和工作生活中去。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先历来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千百年来留下的家规家训数不胜数。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非淡泊无以明志”;从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到林则徐以诗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承载着长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和人生智慧。家国同构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由此凝结而成的家国一体情怀、修齐治平理想,使这些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要强化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充分挖掘传统家规家训中蕴含的克己修身、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敦亲睦邻等思想文化资源,为锻炼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培育过硬作风提供丰厚文化滋养。

持续深化传承红色家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为党和国家事业鞠躬尽瘁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家风建设,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明确亲友关系“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同志教育晚辈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并定下“十条家规”。刘少奇同志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回望党史,许多党员干部躬身垂范,也留下了为人称颂的家风佳话:焦裕禄教育孩子不能“看白戏”,谷文昌告诫家人“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杨善洲不让家人搭“顺风车”……这些红色家风,其共同之处在于彰显一个“公”字,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公私分明一以贯之,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促进良好家风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新时代革命军人来说,家风一头连着为国尽忠,一头连着在家尽孝,拳拳之心闪耀着赤子情怀。没有军人的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就没有千家万户灯火团圆。从革命战争年代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到和平建设时期的服从大局、高原海岛的长期坚守,再到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疫情的“最美逆行”,无不深刻展现了革命军人把良好家风融入献身使命、执戈卫国实际行动的价值追求和崇高品质。曾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牺牲后,他的母亲没有提任何要求,只问了一句:“我只想知道他战斗时,勇不勇敢?”质朴的话语,既体现了烈士家庭的良好家风,又彰显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我们必须促进良好家风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强化使命担当,使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转化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湖北省军区)


上一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信
下一条:科学回答重大问题 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