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通过“三谈”(党委书记带头谈、纪委书记重点谈、班子成员互相谈)工作机制,使同级监督与班子成员各自分管工作有机嵌入。宋雨 摄
2020年国庆假期的前一天,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纪委书记毕清海对包括镇党委书记、镇长在内的党政班子成员进行了一次集体谈话。
根据要求,每位与会者都需要在一份“提醒单”上签名,并在收假后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提醒事项进行书面报备。“提醒单”上的内容涵盖了严禁违规收受礼金、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和杜绝奢侈浪费等方面。此外,分管项目、财务、民政等工作的4名班子成员,又分别接受了单独提醒谈话。
五里镇纪委书记敢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的底气,来源于近年来铜川市探索破解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监督难题的实践。
同级监督如何开展?
聚焦苗头性、倾向性突出问题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强监督,必须做实同级监督。
一直以来,对于“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似乎是一道公认的难题。难题之难,主要在于被监督者错误地认为监督就是对其不信任,也在于监督者思想顾虑多,抹不开面子,放不开手脚。
2020年,省纪委监委在铜川市开展纪委加强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的监督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解决同级监督难题。在党内监督中发挥同级监督作用,这是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赋予纪委的重要职责,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发力点。
2020年7月28日,一条由宜君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转来的关于“残疾人摸排不精准、个别残疾人未办理残疾证”的问题整改单,引起了五里镇纪委的高度关注。纪委书记毕清海第一时间向镇党委书记报告并提出建议。在“一把手”的支持下,镇纪委向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发出函告单,“请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对象排查、信息更新、政策宣传等工作,对应发未发等问题进行整改,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享受惠民政策。”
压力就此传导下去。函告单发出后,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宜君县副县长、五里镇党委书记陈伟说,“纪委的监督对我们来说是提醒和爱护。日常工作千头万绪,难免会有一些不当之处,同级监督对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很有必要。”
按照“三排查三清零”的工作部署,6名负责此项工作的专职人员被辞退。“如今真正感到了高压线就在头顶、红线就在脚下、监督就在身边。”五里镇一名领导干部对此深有感触,“对领导干部而言,严管就是厚爱。”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毕清海告诉记者,这是同级监督的有益尝试。领导干部不仅明显感受到了责任压力,也感受到了非常有效的监督提醒作用。
加强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首先要管住“关键少数”的权力。为此,五里镇纪委在强化政治监督中创新开展了以“一个理念、三个清单、一次报告、一次公示”为主要内容的“1311”监督模式,督促党委班子成员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以“三个清单”为例,每月的月初、月中和月末,镇纪委都会将责任清单、问题提醒单、函告单“点对点”签发给分管不同领域的班子成员,推动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落实,督促其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及时纠正问题。
从每月向党委会报告“八小时以外”相关事项,到每季度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公示,“1311”模式推动履责压力传导到具体人,使权力关系明晰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层面赋予监督者能够更好发挥同级监督作用的相应权力,让党内政治生活更有锋芒和战斗性。
权力清单要公开,权力运行情况也要公开。针对“三重一大”事项,王益区黄堡镇实行事前报备、事中备审、事后备查制度。在重大决策实施前,纪委首先督促相关部门进行廉政风险评估;在重要干部任免前,纪委对被推荐人员的廉政表现作出意见回复;在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过程中,纪委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三备”制度打出规范权力运行组合拳,将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和全程监督融为一体:将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促进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将突击性监督向经常性监督转变,突显监督的日常化、经常化;将结果性监督向过程性监督转变,确保监督的全程性、全覆盖。
针对权力运行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点、风险点,印台区采用“两卡一书”方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放“提醒卡”,对落实责任不力问题发放“督办卡”,对监督执纪中发现的问题发放“整改通知书”,把谈心提醒和工作建议贯穿监督始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监督举措从何处发力?
围绕履责用权开展监督
2021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密集发布4名中管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通报。记者梳理该网站数据了解到,2020年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县处级及以上“一把手”5836人。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是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内容。为此,宜君县大力推行主要领导干部末位发言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研究“三重一大”有关问题时,主要领导在综合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最后提出自己的意见,经表决后作出决策。
末位发言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一把手”权力运行,这也是宜君县在开展同级监督中的明确要求。该制度还体现在“四不直接管理”上——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工程招标投标和资产处置。取而代之的是“成员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新常态。
“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等,并不是要架空其权力,而是根据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压缩和规范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四个不直接管理”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制度和权力约束机制。
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根据《宜君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与县委班子成员所在部门定点联系制度》的安排,每一位县级领导都会配备一名“纪律保健医生”,既通过有力有效的监督,推动领导班子对标中央、纠正偏差,又通过旗帜鲜明的支持,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撑腰鼓劲、增加底气。
“同级监督本质上是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对纪委而言就是坚持监督的再监督,协助督促党委夯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宜君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王海峰向记者坦言,同级监督的顺利推动,得益于党内政治生态的改善、党委主要领导的支持、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以及纪委的严格执行。
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必须精准发现问题,奔着问题去。2020年,针对城市应急通信“三所一中心”建设滞后问题,铜川市纪委向市委报送工作建议,市委主要领导立即作出批示,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改进人防工作措施。
通过开展纪委加强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的监督改革试点,铜川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展现新风貌。
同级监督如何凝聚合力?
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20年12月3日,王益区黄堡镇纪委书记张阳做客第26期《清风王益大家谈》。
这档电视访谈节目由王益区纪委监委主办,旨在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推进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体落实,推动同级监督实起来、硬起来。
“强化同级监督,纪委要以专责监督协同配合党委全面监督,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和监督合力。”张阳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他先后列席镇政府行政办公会18次,使同级监督与班子成员各自分管工作有机嵌入。
多位受访领导干部告诉记者,“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是贯通联动的,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的监督,将二者有机融合,凝聚合力,看住权力,才能发挥同级监督的最大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此,铜川市梳理党委权责清单、党委“一把手”权责清单、党委班子成员权责清单,并梳理出纪委对党委及其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廉政意见回复、重大问题报告上级纪委、报请或会同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等10种监督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等重点,铜川市从市委常委班子开始,推动形成“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积极开展监督”的思想共识,带动提升区县、乡镇党委“一把手”的思想认识。
在探索同级监督制度创新上,铜川仍在积极深化。如今,同级监督内容已被铜川市纳入干部培训教育、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为了强化鼓励激励机制,增强同级监督的动力活力,铜川市对同级监督表现突出的纪委书记考核评价不唯票,对成绩突出的监督者优先提拔或重用,从制度上强化对被监督者的约束、消除监督者的顾虑。
王益区黄堡镇党委书记李哲对此感受颇深。“党委‘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意识强不强、主动接受监督的观念强不强,是同级监督能不能做好的重要因素之一。”李哲曾是王益区纪委的一名“老纪检”,在他看来,同级监督并不意味着站在对立面,把监督对象变成对手,而是既监督又协助其把工作做好。“落实主体责任,‘一把手’是关键,领导班子成员人人有责,不能把自己当旁观者,不能一谈到监督就全推给纪委。”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通过改革试点工作,铜川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展现新风貌,社会正气更加充盈,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2020年以来,铜川市纪委回复党风廉政意见861人次,对干部提拔使用、评优提出否决或暂缓意见19人次,市纪委列席同级党委班子成员分管单位民主生活会18次,先后向7名市委市政府领导抄送巡察反馈意见14份、反馈问题36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