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家风,听家训,“新时代家风大家谈”开播了!
打印

6月11日,陕西新闻广播《枫叶正红》系列节目——“新时代家风大家谈”开播,节目由中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陕西省监察委员会,陕西省妇女联合会,中共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

首期节目邀请“陕西好人”西安市红会医院主任医师赵勤鹏做客直播间,讲述他心中的新时代家风。

西安市红会医院主任医师赵勤鹏(右)

陕西新闻广播主持人王实(左)

赵勤鹏,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市红会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2018年度首届中国医师节“西安市最美医生奖”获得者。2019年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优秀援藏干部人才”。2020年8月获“西安市人民健康卫士”荣誉称号。2020年、2021年获得“碑林好人”“西安好人”“陕西好人”荣誉称号。2020年带领西安市红会医院急诊医学科获得“西安市最美医生团队”。

Q1

我们常说好家风传承好作风,这些都离不开家中长辈的教诲,您从小是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在成长过程中哪些事对您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我的父亲是一名高校生物系教师,母亲是高校体育系的一名职工,作为一名从记事起就在大院的孩子,高校大院的氛围就是家庭的氛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校整体氛围民主自由,但又不缺乏集体约束,平时生动活泼,关键时候又紧张严肃。特别感谢这种正能量的氛围,使我一直保持着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

在我的记忆里,残疾的小舅是一名和蔼的村医,高校校医室里打针的医生和护士总是对我们这些孩子十分关爱,我最亲近的二姐是一名心内科医生,她总是耐心地帮我辅导功课,在大学教生物的父亲教育我要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大夫,正是这些事情鼓励着我去做一名医生。

Q2

您家的家训是什么,对您有何影响?

我的父亲和母亲,一直要求家里的孩子“严谨治学、严格做人”。后来在运城中学上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李丹青老师也把它作为班训。这种束缚和要求,让我受益一生,也明白认认真真掌握一门技术,踏踏实实做好学问有多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做到处处与人为善,也正是这样的自我要求,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成长。

Q3

2017年您参加援藏为期一年,家里人支持吗?

援藏是一件让人很纠结的事情,不仅事业上充满挑战,对身体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感谢我爱人,在一个人带孩子的情况下,支持我前去援藏。援藏期间,厨房管道漏水、孩子生病等等问题接踵而来。幸运的是,省委组织部、卫健委领导十分关心我们家里的问题,单位人事科和总务科也帮忙解决了家里的困难,院里邻居、同学和家长都常常伸出援助之手,正是这些帮助保障了我们援藏工作顺利进行。

Q4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人对家庭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如何维护家中两代人的关系是很多年轻人关注的问题,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建议吗?

家有老是个宝,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最大的矛盾点和最大的冲突点,是两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老人的很多生活习惯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是否可以与老人共同生活,是年轻一代人需要不断学习的功课。其实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想要处理好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儿女在对待老人时就应多理解、多包容,这样家庭生活才会更加和谐。

Q5

新时代家庭礼仪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此您如何看待?

家庭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良好的家庭文化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家庭礼仪实际上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体现着一种人人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以后进入社会能够更好适应,我们还是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比如要求孩子自己洗碗、洗衣服,生活中如何与他人交往等。

Q6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有什么影响?

身教重于言传,适当的教诲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人是社会动物,如果想在社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一点一滴都需要注意学习。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注意每一个细节,那么孩子在日积月累地模仿学习中也会形成良好的品德。但是日常生活中如果过多的说教则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平时对孩子适当地点拨即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上一条: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下一条: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向省国资系统发出“德润三秦”家风建设活动“集结令”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