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塞外有名州 正气永流传
打印

位于绥德县城的“天下名州”石牌楼。宋雨 摄

在漫长的历史中,陕北绥德最早是以“上郡”二字示人的。

因为这里太遥远、太荒凉,所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便将他的长子扶苏派到这里,与大将蒙恬搭档,共同对抗匈奴。

戍边御敌、委以重任,这是对于作为接班人的长子扶苏的一次锻炼。然而,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等人重新炮制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接到诏书,蒙在鼓里的扶苏大哭不止,按“父皇之命”拔剑自裁。

此后,蒙恬也被处死。两人长眠于绥德,将自己的忠心赤胆永远托付给了这里,成了流传在无定河畔万古不朽的悲歌。

因为这段颇不寻常的掌故,绥德这片土地从此便与英雄、传奇和史诗连在一起。它们以不可阻挡之势在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里奔流,让偏居塞外的绥德成为“天下名州”。

民族英雄 家国情怀

1126年,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次年,宋高宗赵构即位,建立南宋。

南宋的开局风雨飘摇,在外被金兵穷追猛打,在内还要应付此起彼伏的地方叛乱。大将王渊知道韩世忠能打仗,便把他调来做帮手。韩世忠生于绥德,以骁勇善战而闻名,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16岁时应征入伍,在宋朝出征西夏的战役中夺得奇功:宋军攻打银州(今榆林市米脂县一带)时,他冲入敌营,割下敌军主将首级,并扔到城外;西夏军反扑时,他又顺手从敌营中摘走监军驸马的人头。

在王渊的支持下,韩世忠屡立战功,声望与日俱增,还吸收了好几支地方武装,建立了自己的队伍。1129年,两名宋将起兵造反,高宗被迫让位于皇子,史称“苗刘兵变”。韩世忠集合各路勤王部队讨伐叛军,不到一个月,叛军被击败,高宗复位,韩世忠因此深得器重。

位于绥德县城的韩世忠雕塑。宋雨 摄

1130年春天,金国大将兀术统领10万大军南下,水路并进,直逼镇江。此时,高宗皇帝即位不到3年,半壁江山还没坐稳,朝中许多大臣劝他放弃江淮一带。韩世忠站出来反对:“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亲率八千宋军迎战,展开了一场兵力悬殊的较量。

韩世忠的夫人梁氏,在此战中亲自披挂上阵,击鼓助威。宋军士气大振,连战连捷。不习水战的金兵始终冲不破区区数千人的防线,还被逼入今南京东北部的黄天荡,被围困了48天之久。韩世忠猜到敌军主将会亲自出来查探,于是设下埋伏,差一点就抓住了金兀术。这一仗以少胜多,在军事史上留下辉煌一笔,韩世忠从此威震天下。

韩世忠比岳飞年长14岁,其知名度可能低于岳飞,但战功绝不输于岳飞。1151年,韩世忠病重,请求辞去所有职务,皇帝下旨将他晋升为太师,批准他以太师的待遇退休。诏书下达当天,韩世忠在杭州的家中病逝。

弥留之际,韩世忠将家中的文书契约全部烧毁,将别人的欠款一笔勾销。韩世忠将“忠诚”“信义”当作家规家训来晓谕后人,他告诉儿子:“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

韩世忠被追封为蓟王,谥号“忠武”——这个谥号在前朝只有诸葛亮、郭子仪曾被赐予过。皇帝还亲自为他撰文立碑,将其画像请入皇室宗庙同享祭祀。

如今,位于绥德县城闹市区的韩世忠雕塑,成为这个县城最引以为豪的文化地标。

万里为官 一任碧波

以道自任、心怀天下、疾恶如仇的精神烙印,随着韩世忠的故事,深入一代代绥德人的骨髓。

明代官员黄中色,曾担任广西布政司右参政,以勤政清廉著称。相传,黄中色有次受命参加安南国封王典礼,安南王送他许多珍贵礼物,他婉言谢绝,一件不收。在安南王苦苦请求下,他仅收下一方砚台。

归途渡海时,突然狂风大作、海浪汹涌,几乎掀翻黄中色所坐的船。他暗暗思忖道:“莫不是因为我收了一方砚台?”于是,命部下将砚台抛入海中。不一会儿,风平浪静,黄中色随即写下一首诗:“万里为官彻底清,舟中行止最分明。如留半点亏心事,一任碧波深处沉。”

如留半点亏心事,一任碧波深处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始终对历史怀有虔诚感和敬畏感,因为历史有终极审判的功能。黄中色的气节和胸襟,可谓志如松柏、岁寒不凋。

黄中色死后,葬于故乡绥德县,墓前立有石碑。明末,有起义军途经此地,欲动手砸碑。起义军首领得知后,急忙阻止说:“黄中色是有名的廉官,不可损其碑。”

先后担任过滦州(今河北滦县)知州、江西巡抚的清代官员马如龙,出生于绥德县义合镇,也是勤政廉洁的典范。康熙曾御赐他“老成清望”的匾额,诰授其为光禄大夫。《清史稿》 中记载,马如龙“政绩卓卓在耳目。廷褒老成,野留遗爱,与同朝于成龙相当”。

革命星火 红色血脉

漫步今日的绥德县城,发源于榆林靖边白于山区的大理河将半个县城揽入怀中。大理河畔,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子洲陵”的墓园,让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记住了一个名字——李子洲。

李子洲出生于绥德,考入北京大学后,曾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领导者、中共西北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1923年初,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李子洲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李子洲任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据记载,至1926年冬,这里培养的400余名学生中,有80%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青团组织。

1924年冬,李子洲等人在学校成立了陕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还组织成立了陕北国民会议促成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军阀斗争。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在西安成立,李子洲任执行委员会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子洲和陕甘其他领导人一起,组织了西安人民讨蒋游行示威,还通过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向全国发出通电,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

1928年11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李子洲被捕入狱。“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必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这是李子洲被捕后,在狱中写给妹妹李登岳的话。面对敌人酷刑折磨,李子洲坚贞不屈,1929年6月18日在狱中病逝,时年36岁。

天地有正气,民族有精神。代代传承赓续的信念追求,穿越时空,把所有人连在一起,如同一个生命体,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上一条:让廉政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下一条:岐山:甘棠怀遗爱 清廉润民心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