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70岁生日时,我们为他举办了家族大庆,同时出版了他的个人文集《西乡情》。在书里的作者简介中写到:李志斌,汉族,1942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西乡县,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72—1984年西乡一中任教,1984—2003年西乡二中任教,2003年退休。时任西乡县飞凤奖学基金会秘书长,后在《西乡月报》任副主编、县老年科技协会秘书,县作家协会、老年学学会理事,参与《西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西乡一中《校志》、《西乡县志·地方志》(1990—2010)的撰写。
节俭·谁知盘中餐
我是他的外孙女,按地方习俗应叫外爷才对,因为我从小在爷爷家长大,所以一直把外爷叫爷爷。习惯了,也改不过来了。
我上幼儿园是在城南县幼儿园,爷爷每天用自行车接送我回家吃饭。记得吃饭时大人不动筷子,我们是不能先吃的。饭粒掉在桌子上,要捡起来吃掉,不然爷爷会捡到他碗里。爷爷叫我们吃饱吃好,但他每顿饭总吃个半饱,一是怕我们吃不够,二是怕我们吃不了,剩下的饭他再吃。
由于爷爷几代人留传下来的良好传统,无时不影响着我们。再目睹现实社会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我曾撰《剩饭》一文,其中写到:
“……好像爷爷一直有吃剩饭的习惯。每次我们吃不完的饭菜,爷爷都会告诫我,不能浪费粮食,一面将我碗中的剩饭慢慢吃光。
一天中午饭后,我碗中照旧剩了许多饭菜。当将筷子搁在桌子上时,我才忽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爷爷会吃我的剩饭。果然,爷爷如往常一般,一面说着,一面伸手欲端我的剩饭。就在他双手快碰触到我的碗时,我抢先端走了剩饭,轻轻说了一句:‘爷爷,你以后别老吃我的剩饭了,好吗?’同时,止住了爷爷的双手。说真的,从来没有一顿饭,能像今天此时这般使我感动、自责,让我吃的眼泪涟涟。爷爷从小生活在农村,过惯了贫困日子,知道一粒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他经常给我们说:‘不怕你们吃,就怕你们浪费粮食。’以他的言传身教影响我们。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西乡大酒店的家宴上,没吃完的剩菜,他要家人打包带回家去,遭到爸爸妈妈的反对。最后他依依不舍的离开时,对我说:‘太不像话,太不像话。’
爷爷就是这样,他那从不挑食的嘴和肠胃,就像一片宽广的海,无限度地将我们的缺点收藏,将爱留给我们。……”
勤学·三个大学毕业证
爷爷小时家境不好,为减轻家庭负担,爸爸每逢寒暑假,都去北山挑炭或到杨河数甘蔗到城里卖,挣回不多的学费。若有剩余的钱,就到书店买书看,所以爷爷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班级都很好。由于历史的原因,爷爷高中毕业后随父母落户沙河,在农村,爷爷当过民办教师、大队干部,还当过公社团支部书记。出于需要,不久调汉中师范学习培训。毕业后,分配到母校西乡一中工作。由于基础差,爷爷一面教学,在实践中提高,一面参加陕西教育学校“汉语言文学”专科学习,按教育计划完成全部学业后,“成绩优秀,准予毕业”,这是爷爷取得的第一个大学文凭。
后来爷爷从西乡一中调西乡二中工作,从语文教学专攻中学历史教学,爷爷又用五年时间完成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本科学习,拿到了他的第二个大学文凭。由于坚实的文学和历史知识,爷爷在教学中深入浅出,风趣有味,知识渊博,课堂活跃。同学们一听说上历史课,都高兴得不得了。爷爷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爷爷注重知识积累,他的教学论文“谈课堂教学的点线面”、“向常规教学要质量”、“历史命题与素质教育”、“《中国历史》第三册教科书中一道题的商榷”等数篇文章在中学历史教学刊物上发表。他的“师德以善为本”、“哲学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历史教学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等在校内、校外进行交流。他写的调研报告《关于新建西乡县标准化小学的建议》、《制约西乡四中发展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关于对二批灾后重建项目学校调研报告》等被县上采纳。
退休后,爷爷进入“西乡县老年大学”学习,现在他已能熟练使用电脑打字,查资料,获取知识更加方便、简捷。通过两年书法学习,获得老年大学书法专业毕业证书,这是他得到的第三个大学毕业文凭。他的书法毕业作品在校展出并获得二等奖。
退休·老有所为
爷爷从学校退休后,一直没有清闲过。
在他担任西乡县飞凤奖学会“秘书长”时,对基金会基金的管理使用坚持《约法三章》:不拿任何报酬;不请客送礼;不以任何借口挪用基金的优良传统。开理事会、代表会及对外大小应酬,要求会务只提供茶水,不会餐,不发纪念品。到各学校去发奖,近处一律步行,远处只报销车费,同时拒绝所在学校吃请。
2003年被西乡二中返聘回校编篡《校志》,他与同伴们外出寻访三亲(亲、亲见、亲历)人士,查阅档案资料,忙的不亦乐乎,经一年努力,《校志》基本成型。就在此时,一位编委因病去世,校志编篡工作搁浅,爷爷回家后继续校对资料,充实内容。终于2014年7月《西乡二中校志》(草稿)问世。
《校志》脱稿后,他又接任《西乡月报》副主编,以企在更大层面上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上服好务。他不但自己写稿,还负责编辑、校对和义务投递。他的文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乡土色彩浓厚,曾被《陕西日报》、《汉中日报》、《汉中教育》、《衮雪》、《西乡文史资料》、《西乡文艺》等多家报刊采用。
2004年,西乡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爷爷参与教育专委会活动,并兼任老科协财务工作。他工作主动,服务热心,先后为县老协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策划,操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赢得社会好评,2007年8月老科协又推荐爷爷去县教育局参加《西乡县志·教育志》(1990—2010)的撰写,一干就是四年。
2012年,爷爷任县老年学学会理事,担当了《西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西乡民间故事选》责任编辑,书出版后,广受社会赞誉,爷爷被评为“2013年学会工作先进个人”。
爷爷敬业勤学、节俭友善的优良作风,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健康快乐的人生,影响着我们,也感染到社会。(陕西省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