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书写时代篇章
打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揭示“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坚持人民至上,书写时代篇章。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本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征。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和历史局限性,描绘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人类解放美好蓝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站在真理的制高点,精辟论证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议》强调,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人民至上是百年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崇高追求。《决议》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写进了党章。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至上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贯穿始终的主题,是党取信于民、深得人心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一心一意促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从根本上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加。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党带领人民克服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从伟大建党精神“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传承弘扬,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立场和原则。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证明,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成功经验之一。

人民至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把对人民的立场、情感、态度、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讲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讲话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至上富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系统阐述,是对党的根本宗旨认识的理论升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正是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百年峥嵘岁月,眺望未来奋进之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在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中,虚心向人民学习,切实提升服务人民的本领和水平,坚决反对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拜人民为师,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要强化制度意识和法治意识,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上一条: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分量
下一条:践行“十个坚持”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