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以真挚朴实而又寓意深刻的话语,阐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千头万绪、千家万户,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关系,而是同频共振的行动指南。2021年以来,陕西省纪委监委以深化作风建设破题,聚焦停车收费、住房、教育、医疗、社保、民政救助、生态环保、涉企乱收费、涉法涉诉等九大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整治,认真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
九大领域整治,犹如九份民生答卷。开展整治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集中解决了一批阻碍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2021年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1027件,党纪政务处分11871人。
扭住重点 让群众从整治中感受作风之变
工作的第6个年头,西安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收费员张勇有了一个“新职务”——道路巡查员。
从“收费员”到“巡查员”,称谓的变化,折射出停车收费腐败问题整治的成效。
区别于过去针对某条固定路段、某些固定车位的单一收费模式,巡查员负责的区域更开放、更灵活,且通过每天两班运转的流动管理模式,有效铲除了违规收费等“微腐败”土壤。
以治理停车收费腐败问题为切口,西安市纪委监委选定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8家单位,将其涉及的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审批、财政资金存放使用管理、保障性住房申请等作为“自选动作”,开展公共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小切口和硬措施找准问题,彻查彻改、严堵漏洞。
2021年9月1日,《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正式施行。如今,由公安、城管、机动车停放服务中心3家单位牵头搭建的“三方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已经在西安市常态化运行,西安全市道路P牌公示数据、实际泊位数据、系统台账数据实现了“三统一”。
此外,“智慧停车”系统的助力,不仅让西安市道路停车全面实现电子收费、管收分离,而且可以有效杜绝停车欠费问题,实现了对停车收费运行机制的全流程重塑。
停车收费管理涉及规划、交通、公安、城管、物价等多个部门,一厘一毫背后都是民生之重。陕西省纪委监委先后派出10个督导组,赴全省10市1示范区和重点县(区)进行明察暗访;省纪委监委驻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加强对专项治理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省住建厅等7部门制定省级层面指导性意见,推动排查清查、问题纠治和行业治理;省纪委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督促公安系统对1411处5.5万个占道停车泊位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不规范问题749个,设置夜间限时免费停车位2.5万个,便民停车位4.6万个。
整治效果如何,民意是最好的标尺。
“现在有了公告牌,交多少钱一目了然。”2022年2月15日,在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商城,前来购物的董先生对停车收费新变化拍手称快。
董先生记得,过去开车去龙驹商城购物时,停车收费就像一本糊涂账,“抬杆就收费,有时停车只有几分钟也要收费。”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7月,丹凤县纪委监委向县城管、市场监管部门下发了问题督办函。很快,市场监管部门就督促商城管理处在停车场入口处设置了醒目的公告牌,明确规定停车15分钟以内免费,停车1小时以上每小时收费3元。城管部门还举一反三,对城区停车位重新进行规划,全面规范停车收费事项。
夯实责任 9个牵头部门调度指导
2021年5月,陕西省住建厅公开通报了全省20家房地产企业、7家房地产经纪机构、8家物业服务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选择典型案例通报曝光,进一步强化了问题导向,更好地督促相关部门整改问题、完善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以问题为导向是此次整治屡屡被提及的原则。在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精准部署的基础上,陕西省纪委监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压实党委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形成9个牵头部门调度指导、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任务夯实、工作落实。
在教育领域,陕西省教育厅制定18条具体措施,明确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职责,对宝鸡市、咸阳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等5市6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缓解热点城区“择校热”现象。
在住建领域,陕西省住建厅围绕房地产开发企业变相囤积房源、哄抬房价、不按合同约定交房,房地产“黑中介”非法牟利,物业服务企业搞垄断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查找监管漏洞,加强建章立制,补齐短板,不断优化净化房地产市场环境。
“在收房当天就能拿到产权证,可以说是‘双喜临门’。”2021年4月2日,西安航空基地“交房即交证”首证颁发仪式举行,龙洋国际广场2号楼业主程晋阳喜笑颜开。
产权证“办证难”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以往,交房后几个月甚至数年后业主才能拿到产权证,对业主落户、子女入学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21年9月,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关于加快处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将群众反映的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按照成因梳理分类,逐一化解。同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交房即交证”改革,推行“多测合一、多验合一”,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新的历史遗留问题。截至目前,易地扶贫搬迁不动产登记发证率达100%,“交房即交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为企业解难题”是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的应有之义。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对行业协会商会、金融机构、交通物流、转供电环节、供水等5个方面进行重点整治;省民政厅在3.2万个社会组织中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降低或减免会员企业会费700余万元。

榆林市子洲县玉皇圪塔山。杨杰 摄
建章立制 形成长治长效机制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陕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护航九大领域整治走深走实。
长期以来,在医院看病,“结账一分钟,排队一小时”几乎成了很多患者的烦心事。
2021年6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医保结算与住院结算两个窗口正式整合,推出“出入院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住院缴费和医保登记的一次性办结。贴心举措背后是群众大大的幸福感。
开展整治以来,陕西省卫健部门立足群众需要,通过多种举措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提档升级。
着眼于解决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部分医护人员收回扣、红包等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卫健委纪检监察组会同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对全省10家重要医疗机构开展督导检查,省卫健委派出10个调研组分赴各地市督导调研,收受红包、收取回扣、欺诈骗保等行为被列为整治重点。与此同时,省卫健部门还成立了工作专班,将受理汇总的问题线索同步报送派驻纪检监察组,对问题线索联合研判。
“小切口”有大民生。
陕西纪检监察机关在推动问题整改时,同步查找在日常监督、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将整治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
延安市针对群众反映的“吃空饷”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查找干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榆林市吴堡县在生态环保领域中围绕自备井水质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及时督促关停2处不符合安全饮水标准的自备井,并针对发现的隐患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宝鸡市探索建立“提出建议、整改落实、跟踪督导、再监督再检查、结果综合运用”的纪检监察建议工作闭环,将“一纸建议书”变成问题协同整改、系统综合治理的“指南针”……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这九份民生答卷,剑指区域性、普遍性、行业性突出问题,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
这九份民生答卷,是陕西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生动注解;
这九份民生答卷,全面激发起党员干部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内在动力,为引领保障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如今,新风已开、帆扬气昂,陕西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推动有关部门从解决个别问题向解决共性问题拓展,强化监管、完善制度规定、堵住监管漏洞,形成长治长效的工作机制,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回应群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