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党员干部作为权力行使者,应以史为鉴,怀廉洁之心,立廉洁之志。
保持清廉,党员干部要重视名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好的事物从初始就现其芬芳,一如君子之名节。庄子云:“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普通大众以利为重,而廉洁之士重视名誉,贤能之人崇尚志节,圣明之人注重精神。“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屈原的这句话看似在问:做人做事到底是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实际上,他已经用自己的言行给出了答案。古今贤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修身是基本。而要修身,首先要爱惜名节,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和自我约束能力,方能守住名节、永葆廉洁本色。
保持清廉,党员干部不仅要修身自省,更要为民务实。幼年丧父,苦学成才,历经艰险不改其志的范仲淹说:“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他多次因谏被贬,梅尧臣作《灵乌赋》力劝其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对此,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可见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以及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不只表现在个人修身自省上,更要体现在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上。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员遇事更要多为群众考虑,真正做到决策以群众利益为重,切实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贯彻到具体工作中,方能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保持清廉,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守住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于谦,视“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为此劝他,他还特意作《入京》以明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守与清廉。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在基层工作中磨炼坚强的意志,“躺平”、歇一歇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增强斗争本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破难题、攻难关中锤炼党性、提升本领,要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在真抓实干中练就一身真功夫,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展现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风貌,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历史的长河不断翻涌向前,沉淀着无数令人崇敬的廉洁品质,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花以芳香而美好,人以清廉而为贵。这是一份执着、一份坚守,更是一种坦然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