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命根子”鼓起“钱袋子”

——延安破立并举提升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质效

打印

“村集体出资30多万元入股了一家苗圃基地,不仅每年有分红,咱们村的人买优质果树苗一棵还能便宜7元钱。”

“那些‘瞎眼’路灯终于修好了,夜里把家家户户门前照得亮堂堂的。”

“听说村里还打算建一座村史馆,把咱们村的文化好好展示展示。”

…………

近段时间,陕西省富县肖村的村民们聚在一起,总爱细数这半年多来的高兴事儿。这令人欣喜的变化,得益于延安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治理。

“村集体有钱了,就要给大家办实事嘛。”肖村党支部书记王育兵明白,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的“命根子”,更是乡村振兴的底气。

找病根

机动地,本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时,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以后可能进行的调整而预留的土地,是村集体的宝贵资产。

多年来,富县羊泉镇陈超村村民赵绘军一家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人种着村集体的机动地却不按时缴纳承包费,“这是在占集体的便宜,我们咋能没怨气?”

村民心里堵,村干部也憋屈。“一些机动地不在村集体手里,制约着村集体产业的发展。”陈超村党支部书记孙春生道出了许多村子的“通病”。

今年初,延安市纪委监委在开展基层监督大走访、大调研时发现,陈超村暴露出来的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混乱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部分村子缺少集体收入,群众对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断头账”“扯皮账”“糊涂账”意见很大,对农村(社区)集体“三资”处置决策不民主、过程不公开、结果不公示等现象十分反感。

经梳理发现,仅2021年9月县乡集中换届以来,全市2242件信访件中涉及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就高达669件,占比近30%。

为了摸清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乱象背后的原因,延安市纪委监委组织班子成员下沉到富县、吴起县、宜川县等地开展调研。

安塞区坪桥镇玉山岭村未将村集体打井款2317.74元登记入账;富县羊泉镇94%的离任村干部未向新一届村“两委”交接机动地等资产账,全镇17个村中有12个对本村机动地底数不清;宝塔区宝塔山街道东关村党支部书记未经村“三委会”讨论和村民大会集体决策,擅自将村集体的5间门面房低价出售,导致村集体资产损失221.43万元……

针对发现的一个个问题,一场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在全市铺开。

破旧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乡亲们常说,土地是自己的“命根子”;村干部明白,土地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

今年3月,延安市纪委监委从“小切口”入手,指导富县纪委监委在包抓的羊泉镇率先开展机动地专项治理试点工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村民20多年都没缴纳过土地承包费了,现在让他把过去的欠款补上,难度可想而知。”羊泉镇纪委书记霍景龙深知,收缴历年拖欠的承包费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千难万难,找到方法就不难。试点工作由富县纪委监委牵头,以干部作风为切入口,整合了县委政法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公安局、县法院等部门力量,为专项治理提供政策依据、开展法治宣传、入户调解纠纷等,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联动工作体系。

一个多月后,羊泉镇累计排查机动地经营户1542户、机动地5993亩,规范发包合同1528户5932亩,规范率达99%,收缴拖欠的承包费230多万元。

机动地专项治理为全市开展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探明了路径,延安市纪委监委及时总结经验,针对农村(社区)集体“三资”量大点多面宽,城中村、城郊村、偏远村情况大不相同的特点,科学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别开展治理工作,集中力量对全市13个县(市、区)117个乡镇(街道)1934个村(社区)进行全面清查整治。

专项治理中,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作联动,各县(市、区)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事一议、试点先行、靶向纠治”的原则,梳理出问题合同、拖欠租金、侵占资产资源、资金(财务)管理不到位等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性提出工作建议,乡镇纪委及时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到位。

志丹县张渠便民服务中心孟洼(白元)村原党支部书记高如祥对村集体收入不入账,支出不公示,不按照“收支两条线”财务制度管理账务,设立账外账,且利用职务便利,虚假报账套取村集体资金,被开除党籍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时任党支部书记安百学违反议事规则,利用职权私自占用村集体土地,长期不缴纳承包费,在专项治理中依然拒不缴纳,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

专项治理以来,延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拳出击,严肃查处了一批啃食集体“三资”的“蛀虫”,释放出坚决查处、从严追责的强烈信号。

截至今年10月,各县(市、区)纪委监委深入村(社区)监督检查821次,共排查出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问题6208个,督促整改5067个,清缴资金13793.2万元,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45份,立案162件,处理27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04人,组织处理73人,移送检察机关3人。

谋振兴

“原先在村委会的公示栏上对农村(社区)集体‘三资’情况进行公示,但一个个表格数据繁多且专业性强,村民几乎看不懂,更谈不上监督。”黄陵县阿党镇纪委书记薛相如道出了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监督难的困境。

专项治理以来,黄陵县纪委监委督促各村将农村 (社区)集体“三资”信息及时在微信群进行线上公示,以保障群众知情权。

“农村(社区)集体‘三资’台账越清晰透明,越能激发村民参与监督的热情,这会大大降低农村 (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中的廉洁风险。”薛相如说。

治标更要治本。针对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中暴露出的监管盲区、制度漏洞等问题,延安市纪委监委推动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办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明确了相关部门对村级财务监管的职责、审核审议流程,以及执行“四议两公开”机制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审批的相关规定,严把资金审核关、收入关、支付关,解决了村集体收入不实、村账视同家账、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用工不规范、物资采购不规范、机械作业不规范、票据不规范等问题,扎紧扎牢了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笼子。

“三资”安全了,农村 (社区)集体才能安心谋发展。

去年8月,延安市宝塔区万花山镇佛道坪村喜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这给了村党支部书记马保龙极大的发展信心。

如何开发全域旅游,让全体村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农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佛道坪村充分利用“沉睡”的土地资源,将零散的集体土地进行回收整合,将荒废多年的土地建成生态采摘园,通过竞价租赁,土地收益翻了几番,同时把闲置多年的6孔窑洞打包出租给延安城投集团用于民宿开发。

“今年以来,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超过了30万元。”马保龙说。

村集体钱袋子越来越鼓,资金安全怎么保障?在村监委会的监督下,佛道坪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每月公开一次村集体账本,真正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宝塔区向北120公里,秋收的喜悦弥漫在10月的子长市杨家园则镇杨二村。

“真不敢想象荒废快10年的土地,今年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杨二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小红站在玉米地里,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今年以来,杨家园则镇开展了废弃果园整治攻坚行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800余亩废弃果园成了“整装田”“增收田”。

杨二村“新农人”祁海军瞅准时机,按照每亩500元的价格与杨二村、杨一村和贺家沟村签订了10年的土地承包协议,共流转土地近千亩,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的同时,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上一条:用“活教材”上好“警示课”——咸阳以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