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润廉心,贪念嗜欲而一壶荡尽。”这是笔者在陕西省平利县一个茶苑内看到的《茶廉赋》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茶能滋养清廉之心,劝人们在喝茶、品茶、悟茶中,除污去垢、净化心灵,荡涤贪念欲望、升华思想境界。
“茶”,有“廉”之韵;“廉”,有“茶”之魂。茶与廉,自古紧密相连。早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就用茶设宴,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侯、部落酋长,以示节俭、以茶养廉。唐代茶圣陆羽提出“精行俭德”的茶德观。清代郑板桥作“茶”联“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茶是郑板桥创作的伴侣,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时至今日,茶已成为不少国人的必饮品。品茶如悟道为人,在慢饮细品中,享芳醇幽香之味、悟恬淡高洁之韵、做清静廉勤之人,便是得茶之精华和真谛了。
茶性静。茶叶入温开水中,不声不响、不疾不徐,缓缓沉入杯底,幽香静静溢出。赏其色,正而不浊、亮而能清。品其味,涩中有鲜,苦中回甘,涤尘埃、沁心脾。品茶,解渴提神,使人清醒;悟茶,不骄不躁,可得心静。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讲:“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间洁,韵高致静。”茶的至高境界,大概就在于让饮茶人在冲泡、品悟中,去除浮躁、涵养品格、安定心性,守一份清醒和宁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行。”对党员干部而言,清醒和安静,是为人为政的基石。头脑清醒、心灵静谧,方能意志坚定、深思熟虑、明辨是非,从而知足少欲、笃行致远。
茶致廉。淡雅澄澈是茶的底色,清正廉洁是做人本色。一杯茶,彰显的是高洁清正的君子风范,寄予的是廉洁自律的品格追求。人们常说的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正是茶之节约、俭朴、廉洁的彰显。东晋桓温就是以茶养廉的典范。《晋书》载:“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茶廉思想延绵千年,茶廉表达方式,也由茶宴、茶会、茶话演化成今日的茶话会,广受欢迎,用于社交活动的方方面面。“茗溢芳醇满天地,人修廉洁和乾坤。”以茶明廉、尚俭戒奢,自觉抵制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之风,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也应是党员干部一以贯之的追求。
茶尚勤。北宋蔡襄所著《茶录》中有言:“茶生石缝间,盖精品也。”越是生长在石缝中、岩壁旁的茶树,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越好。可见,好茶的产生,离不开辛勤付出和汗水浇灌。唯有久经风雨折磨、艰苦环境历练、外力揉捻焙烤和数次沉浮升腾,才能成上品,散清香。人生亦然,天道酬勤,勤则不溃,勤可成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海潮多年如一日坚持勤奋读书、刻苦训练、攻坚克难,练就一身过硬本领,36岁成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重庆市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一生勤勉,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天路”,后又用时13年培育出“三色”经济,引领村民脱贫致富,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党员干部勤到艰苦地区、吃劲岗位中摔打磨砺,涵养务实笃行的作风,砥砺事不避难的意志,练就勤政为民的本领,方能力量满满、底气十足,成就事业、造福百姓。
“人生当如茶,清廉胜浮华。”茶之静、廉、勤相辅相成。勤奋劲足不足、精神状态好不好,会受作风正不正、自身廉不廉的影响。越静和廉,就越有勤于奉献的劲头。悟茶养廉,养的就是宁静淡泊、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崇高情怀和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面对各种“围猎”与诱惑,经受孤寂和煎熬,当自觉以茶明廉,如茶般清正、无私,把干净和干劲、廉政和勤政统一起来,去贪念、守公心、重实干,尽己所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