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党风与民风的良性互动

——富县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见闻
打印

富县县城风光。陈振富 摄


“门户紧如债,提着锅儿卖。”流传在陕西富县的这句俗语,形象地道出了当地长期以来名目繁多的酒席、逐年攀升的礼金给百姓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2023年以来,富县纪委监委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滥办酒席为切入点,开展了移风易俗专项整治。

查处移风易俗违规违纪问题19起,办事名目从10多项压缩至2项,因随礼产生的开支普遍下降了50%以上……在富县,专项整治净化了党风政风,也带动了社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

人情之累 拖住发展脚步

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雨锋介绍,行门户在陕西民间流传已久,意指带着礼钱去参加亲戚朋友举办的婚丧嫁娶等活动。行门户、办酒席也被视为增进亲友间感情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除了红白喜事外,富县还流行在乔迁新居,开业庆典,子女满月、升学、参军,老人过寿、合木、立碑、三周年忌日等事宜时宴请,滥办酒席之风盛行,加之攀比心理作祟,礼金数额也水涨船高。

55岁的富县县委巡察组组长储三学,是土生土长的富县人。退役后,他在富县基层财政所、乡政府、县民政局等多个单位工作过,同学、战友、同事、亲朋众多。以前,对于行门户,他只能咬牙硬撑。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当地人为了行门户,刷信用卡者有之,借钱者有之,实在没钱行门户无奈与亲朋断交者亦有之。

对于月薪只有3000元的茶坊街道榆林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斌来说,名目繁多的门户除了带给他沉重的经济压力外,也严重消耗了他的时间精力。“村里办酒席一般都会请村干部帮忙张罗,不去吧,群众觉得我摆官架子,容易把人惹下,以后工作不好开展。去吧,一连几天都得耗在那儿,哪还有精力谋划村里产业发展的大事?”

2023年4月,富县纪委监委在116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被调查者对操办婚丧以外事宜持反对态度;近五成被调查者面对邀请很反感,但出于面子无法拒绝。

“人人深陷其中,人人深受其害,人人无法自拔。”已在富县任职近4个年头的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崔银都这样描述当地人所承受的“人情之累”。

群众滥办酒席破坏的是社会风气,而公职人员滥办酒席败坏的则是党风政风。

四川省渠县合力镇原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刘飞未按照规定程序书面报备便为其父亲举办70岁生日宴,并收受6名管理服务对象礼金共计3800元;辽宁省凌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新育先后3次为其子操办婚宴,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等所送礼金66万余元;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安全总监崔京辉在为其父操办丧事期间,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礼金……近年来,公职人员大操大办并借机敛财的违纪行为在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的通报中屡见不鲜。可见,滥办酒席已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歪风不治,正风难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富县纪委监委以专项整治为依托,打响了一场移风易俗攻坚战。

以纪为纲 向陈规陋习开刀

“不良风俗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破除陈规陋习并非易事,抓手找不准,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崔银都认为,专项整治一旦流于形式,不仅会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待,更会损害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

在深度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充分尊重当地民俗的基础上,富县纪委监委决定从“减名目”“限范围”入手,“一把尺子量到底”,明确要求全县财政供养人员、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原则上不得操办除婚丧以外的事宜;确需操办的,邀请人员不得超出近亲属范围,并需提前5个工作日向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同时,要求不得参与近亲属以外人员举办的非婚丧事宜。

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期间,富县纪委监委不仅成立了明察暗访组,不定期前往全县各大酒店开展检查、走村入户开展暗访,还设立了举报箱,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全县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监督网。

2023年8月,富县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干部李某强为其父操办三周年忌日事宜,未按规定报告报备,且邀请了非亲属人员67人参加,违规收受礼金13400元。2个多月后,该单位另一名干部王某东又邀请了34名非亲属人员参加合木事宜,违规收受礼金16800元。

“同一单位2名科级干部相继顶风违纪,这不仅暴露出部分党员干部不知敬畏、纪律规矩意识淡薄,更暴露出一些单位党组织对专项整治不重视,没有把压力传导下去。”崔银都告诉记者,唯有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一律严查快处,才能把歪风邪气压下去。

最终,李某强和王某东相继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参与随礼的公职人员也被要求作出书面检查。富县纪委监委还对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予以全县通报批评,并下发了纪检监察建议书,要求该局在全系统开展以案促改。

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富县纪委监委共查处滥办酒席问题19起19人,通报曝光了5批次6起,120名公职人员因参与随礼作出书面检查。

强大的震慑效应在富县开始显现。一位干部向记者坦言,“这些年随出去不少礼钱,心里觉得很不平衡,总想找机会办场酒席回个本,本以为这次专项整治就是‘一阵风’,现在看来不能再心存侥幸了。”

化风成俗 需要久久为功

“在外头你随便,但回村里办事,不能上25元钱以上的烟。”

“孩子的满月酒除了你们自家亲戚外,别人一律不要请了。”

…………

移风易俗专项整治以来,北道德乡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秦小虎“惹”了不少人,也揽下了不少事,“大家伙儿虽然赚的是辛苦钱,但都特别爱面子,需要村干部站出来立规矩。”

2023年初,村民司长林的母亲去世了,司长林把第一个电话打给了秦小虎。“我们村的红白理事会免费提供‘白事一条龙’服务,来帮忙的都是本村人,席面是统一的四个菜一碗烩豆腐,既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又消除了跟风攀比产生的心理落差,增进了乡亲们之间的情谊。”后来,司长林算了算,一场葬礼办下来,只花了5000多元。

移风易俗,重点和难点在广袤乡村。要打通移风易俗的“最后一公里”,压紧压实村级党组织的管理引导责任是关键。在富县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富县137个村(社区)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结合村情民情制定了村规民约。

据统计,全县村干部在2023年共劝导规范移风易俗事宜约1200场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歪风邪气在消散的同时,新风正气也在不断充盈。

2023年7月,榆林桥村6名“准大学生”收到了一份来自村“两委”的特殊礼物——500元助学金。

这两年,榆林桥村靠着发展大棚产业,慢慢攒下了一些“家底”,便成立了一个助学资金会。“发放助学金旨在引导村民们关注孩子学业,在全村营造出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榆林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斌说。

此外,该村还定期举办“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 ,引导村民孝老爱亲、厚养薄葬。

李金连已连续两年当选为村里的“好媳妇”,在左邻右舍眼里,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从没见她和公婆红过脸,亲女儿也不过如此。”

但这个“好媳妇”却没有遵照“习俗”给公婆合木过寿。“村里也有人议论,说现在条件好了,该给老人贺一贺。”面对质疑,李金连很坦然,“为了脸面折腾一场实在没啥意义,我对老人尽心照顾了,没有啥可遗憾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移风易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变化——

储三学推掉了三周年忌日、合木、乔迁新居3场酒席邀请;张建斌有了更多时间跟进大棚的升级改造项目,2023年,榆林桥村集体收入突破了10万元;东村的“白事一条龙”服务经验做法也逐渐被其他村借鉴……

“2023年,专项整治实现了办事名目‘由多到少’的目标。2024年,我们要把整治重点放在‘由高变低’上,把行门户的礼金数额降下来。”崔银都说。

这场移风易俗攻坚战不止在富县。2024年2月初召开的六届延安市纪委四次全会将“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久久为功推动化风成俗”写入全会决议,要求在全市开展违规吃喝、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专项整治,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问题,严查分批次、多地点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严查违规操办满月宴、升学宴、谢师宴等问题,推进移风易俗。

眼下看,每家都是受益者;长远看,子孙们更是受益者。

我们相信,在铁纪护航下,陈规陋习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时代的文明新风将在更多人心里生根发芽、化风成俗。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